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0章 到處烽火,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

洪熙三年三月,盛庸還在前往東本的路上,朱高煦接到了來自南洋的奏報。

退役百戶徐石頭,護送齊王一家到大澳後,沒有找到朱棣。

但找到了一個金礦。

徐石頭思來想去,重新上船,回到舊港,同時向朝廷奏報,齊王一家,也被帶回舊港。

因為他如果在大澳尋找朱棣,恐怕糧草不濟。

張輔得到訊息後,先把齊王一家安頓在舊港,同時快船飛報京師。

朱高煦拿著奏報,一臉鬱悶。

朱棣沒按他的設想在海邊建城,而是深入內腹,顯然是懼怕朱高煦。

但朱棣帶著兩萬多人進入內腹,補給就是個問題,聯絡更是個問題。

大澳這麼大,按現在的通訊和移動方式,以後想找到朱棣就難了。

朱高煦現在正在攻伐東本,對大澳這麼遠的金礦並沒什麼多大興趣,因為開採的成本極大,需要運用大量的民夫和工匠。

但這樣的地方,肯定還是要佔住的。

他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如果自己再派人去佔大澳的金礦,然後不斷的移民,若干年後,大澳會不會出現兩股勢力,即朱棣的,和自己的?

大澳現在沒功夫管,但也不能放棄?

“傳旨張輔。”朱高煦很快做了決定。

“在大澳金礦所在盆地邊上,設大金所,兵員一千一百二十人,運火炮二十門。”

“每年與舊港輪換。”

“大金所負責捉捕四周土著,先建城,再挖礦。”

朱高煦決定在金礦邊上先建個小型的衛城,然後再運個幾十門炮過去,做好防守。

這道旨意剛剛發出去沒多久,兵部尚書劉俊和通政司使朱浚匆匆來到皇城求見皇帝。

“甘肅都指揮司何福急報,嘉峪關外,發現大股蕃騎,何福派人出關查探,凝是帖木兒的騎兵。”

朱高煦還是第一次聽到帖木兒帝國的訊息,他連忙招了幾個比較瞭解帖木兒帝國的人來詢問,其中有個叫紀銘的禮部郎中,在永樂初出使過帖木兒帝國,當時還在那看到到過寄居的本雅失裡。

紀銘向皇帝介紹了一下帖木兒帝國,又言,討逆戰前,宋晟就上報朝廷,帖木兒準備大舉伐明,集中八十萬兵馬東征,但在東征的路上,帖木兒死了,所以就沒到明朝來。

“這是又東征了?”朱高煦非常鬱悶,他還想好好的休養生息,沒想到帖木兒帝國居然打上門了,而且他剛剛準備對東本作戰,來的真不是時候啊。

“讓何福再探,一定要知道帖木兒的意圖,查探他們有多少兵馬。”朱高煦一面下命令,一面腦子裡飛快盤旋,如果真的又要打仗,該動員多少兵馬?要不要御駕親征。

但接下來的一個月裡,陸續有急報從三個方向傳到帝國京師。

南洋諸國聯合起來,於二月攻打舊港明軍,這是張輔在奏報發現金礦之後沒多久又報上來的,但張輔言,當時明軍以強大的水師和火炮,把南洋聯軍打的潰敗,但沒有追擊,張輔請奏皇帝陛下,下步該如何。

與此同時,第二次下西洋的鄭和正好來到舊港,張輔請他暫停等皇帝旨意。

除了南洋,遼東總兵官平安來報,本雅失裡和阿魯臺大舉入侵,派兵襲擾明軍長春城。

明軍的長春城還沒完全建好,北元舉兵數萬來攻打,平安正與此對恃,等皇帝命令。

洪熙元年和二年大明還是一派平靜和安祥,沒想到剛剛進入洪熙三年,大明四周遍地烽火。

先是明朝舉後東征,大軍前腳剛走,北元和南洋同時來攻的訊息傳到,接著是帖木兒的入侵。

何福在幾天後又來報,帖木兒大軍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