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1章 人傻錢多大明朝,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

洪熙元年八月,朱高煦調走了大量的京軍離開京師,京師四周各府都是人口大減,原本漕運的壓力也同樣減輕了不少,但到十月份,戶部尚書夏原吉就找上門。

“陛下在大校場要建所謂的軍校,現在剛剛休生養息才大半年,又要動兵?真的沒錢啦。”夏原吉來了就是訴苦的。

皇帝即位後,一年不到,心思都在軍事上面,民生和經濟似乎還沒開始,他當然心急。

但朱高煦也急啊,因為事情太多,忙不過來,所以先選擇了對外掠奪,用來滋補國內。

後面的國內的經濟,可以慢慢發展,打起仗來,經濟也就執行的快了。

“夏部堂別急,坐,坐,來人,上茶。”朱高煦哈哈一笑,讓宦官上茶,又道“朕正召兵部劉俊和禮部呂震兩位尚書,正好等等。”

夏原吉也不客氣,一屁股坐在邊上,生著悶氣。

不過他心裡還是挺舒服的,皇帝平易近人,六部尚書如果有事私下啟奏,可以在下朝後,直接來東暖閣找皇帝,皇帝下朝後,一般會在東暖閣待一個時辰處理公務。

這是以前永樂和建文帝都沒有做過的事,以前想單獨見皇帝,都需要先上奏,再得到皇帝召見才行。

“戶部現在還有多少錢糧?”朱高煦問。

“一百多萬兩銀子,三百多萬石,都不夠打一仗的。”夏原吉道。

這還是剛剛徵收的今年夏糧稅賦和少部分秋糧。

朱高煦打下北平弄了不少錢,但給軍士和將領們發賞錢發了不少,更別說每月還要雙餉,朝廷開支極大。

“夏部堂別擔心,朕的大明,只會越來越有錢,越來越有糧。”

夏原吉一臉不信之色。

“過幾天南方的船隊應該過來了。”朱高煦道“朕在福建開海,收船稅,夏部堂猜猜看,今年從一月到現在十月,一共收了多少?這些錢,可都沒有用,運到這裡,正好給夏部堂。”

“。。”夏原吉看看皇帝,小心翼翼伸出一個手指“五十萬兩?”

他已經往高處猜了。

不料皇帝的臉馬上黑了,你看不起我朱芝龍?

這會海貿是比鄭芝龍那時差了點,但朱高煦登基後,立馬在山東登州,浙江寧波,江南太倉三地重啟了市船舶司。

這三個地方中,寧波和太倉都是原來明廷幹過的,後來被關了,寧波到永樂中期又開啟過,朱高煦重啟後,又加了登州,當時他也是在天津和登州之間糾結了下,但天津港現在還小,沒有擴建,最終選擇了登州。

這三地一開啟,加上福建和廣東,交趾他原先開啟的,海貿來往,就立馬繁榮起來。

特別是東本和高麗在這邊的交易比永樂時,起碼強了十倍不止。

朱高煦這時道“不對,應該是去年一月到九月,這次運輸過來的銀錢,才算到九月份。”

“朝廷共徵收稅銀,五百二十萬兩(當然其中有五分之三是寶鈔)。”

但朱高煦現在都沒時間貨幣改革,先要穩住國內經濟和生產。

“啊。”這下夏原吉是大驚失色。

比起老鄭還是差了點,朱高煦暗暗不爽道。

據說老鄭一年上千萬的。

不過現在和當時環境不一樣,而且他也才剛剛起步。

隨著禁海令一開,將來必然有更多的商人,會把目光投向海貿。

朱高煦已經下令新建船廠,民間可以向朝廷船廠購買大船,目前還沒開始造,已經接到很多訂單,這上面又能狠賺一筆。

“這還是剛剛起步,朕已經和工部尚書商量過,再在蘇州、溫州、登州、天津,淮安,興建五個大船廠,幾年後,可以對外售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