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章 兩個月內平叛,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不知過了多久,朱允炆好像想清楚了某些事,他緩緩坐正了身子:“上次齊尚書還說卜萬的平燕三策很好,沒想到一轉眼,他居然是燕王的人。”

前不久平燕三策送進京,齊泰難得和黃子澄都一起說好,只是在採取上中下三策中,又有了分歧。

這還沒爭出個上下,還沒決定用哪一策,突然又收到卜萬和燕王私通的訊息。

而且同時傳來的,還有北方兵事糜爛,到處失利。

最後又看到告將吏軍民書,所以這兩天,朱允炆是連遭暴擊,又羞又怒中。

“回聖上。”齊泰道:“這只是燕王寫給卜萬的信,並不能代表什麼,極可能是燕王的挑撥離間計。”

“就怕卜萬真會這麼幹,他手上可是有十萬大軍。”黃子澄打斷齊泰。

朱允炆聽到十萬大軍,臉上微微一抽。

“卜萬是很有才能的軍將。”齊泰斬釘截鐵道:“從他的平燕三策能看出來--”

“臣覺的忠心最重要。”黃子澄又打斷他:“臣最近觀各地塘報,燕逆所向披靡,各地投降無數,短短兩三天,北方除山海關,皆為燕逆所佔。”

“唯山海關守將,是聖上的姐夫,忠心於聖上。”

朱允炆很贊同的點了點頭,北方投降淪陷的太快,這才幾天功夫?所以眼下朱允炆也覺的,忠心最重要,其他一切都是假的。

邊上的方孝孺暗暗長嘆,方孝孺其實開始是不支援朱允炆這麼削藩的,但架不住黃子澄和齊泰兩人都支援,方孝孺勸也勸不住,如今局勢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向來支援寬容的方孝孺終於沒辦法,只能支援動兵。

“聖上,臣請奏。”方孝孺這時道。

“方愛卿請說。”

“趁燕王現在只有北平一地,朝廷當儘快調集大軍,以數十倍的力量,堂堂正正剿滅叛軍,切不可再讓戰火瀰漫到山東和河北其他各地。”

“臣以為,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任何陰謀詭計都沒有用。”

方孝孺有句話沒說出來,大夥也能聽懂,一旦過了山東,那就是逼近京城了啊。

朱允炆當然聽出來了,他臉色微變,重重的點頭:“朕意已決,調集大軍,征伐燕逆。”

齊泰馬上問:“卜萬怎麼辦?”

“下旨抄家,由劉真暫領其軍。”朱允炆已經不相信卜萬,正如黃子澄所說的那樣,最重要的,是領兵將領忠心。

也如方孝孺所說,只要兵馬眾多,舉國之力,燕王再用什麼陰謀詭計也沒有用。

齊泰大失所望,劉真之能,不如卜萬十分之一。

“誰可為主帥?”朱允炆這時問。

黃子澄馬上道:“臣舉薦曹國公李景隆。”

朱允炆微微點頭,似乎也覺的不錯。

齊泰趕緊道:“臣認為長興侯耿炳文更佳。”

方孝孺愣了下,猶豫道:“長興侯六十六歲,還能帶兵?”

齊泰朗聲道:“臣觀朝廷上下,特別是五軍都督府的各位都督大多都是功臣之後,沒什麼領兵經驗。”當中徐輝祖其實是很好的人才,但齊泰知道朱允炆肯定不會放心。

“然長興侯是我朝開國功臣,當年長興是我朝與張士誠的必爭之地,長興侯在此堅守大概有十年之久,他以寡敵眾,經歷大小十幾次惡戰,戰無不勝,使得張士誠的目的不能得逞。”

“又如黃大人和方大人所言,平叛大將不一定要有什麼絕世才能,只要忠心聖上即可。”

“長興侯的長子耿瓛又是聖上的姐夫,還忠心的鎮守在山海關,所以耿家上下絕對都是忠於聖上的。”

黃子澄這次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因為將領忠心,是他提出來的,齊泰提的耿炳文的確適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