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5章 大明第一良將出場,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以上的精騎,高煦他們以一萬牽制十萬,難度比咱們還大,高煦你的責任,重如泰山吶。”

燕王一副沉重的模樣,似乎朱高煦的任務,比他們還艱鉅。

朱高煦果然大喜起來,這才能證明他的價值:“父王放心,兒臣定不讓吳傑,平安,有一兵一卒能過滹沱河南岸。”

“好,好高煦。”燕王重重拍著朱高煦的肩膀,欣喜道。

燕王和幾人說了說大概的戰術,很快他們離開燕王大帳。

剛出營帳沒一會,李遠和王忠就抱拳:“以後就聽從高陽郡王差遣。”

“李將軍客氣了,是高煦要向你們學習請教才是。”朱高煦很認真的道:“我聽李彬將軍和徐忠將軍說過,論大明諸將用兵的本事,李將軍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李遠和王忠本來表情很平常,沒想到剛見面的朱高煦就說了這麼一句話,兩人頓時臉色大變,一臉不可思議。

這可不是朱高煦胡說八道,只是略有誇張而已。

他之前和徐忠,李彬聊過天,兩人談到北方諸將中,都異口稱讚李遠的用兵能力,稱之為在北方無出其右,神鬼莫測。

李彬和徐忠對李遠的評語極高,但也僅限於北方,因為他們都對南方諸將不熟。

而朱高煦直接把他提升了一個檔次,說成大明全國第一。

這麼大帽子扣下來,李遠和王忠大驚失色的同時,也是極為興奮。

高陽郡王是什麼人?燕軍最強猛將,戰無不勝,能得到他這麼誇一句,實在是與有榮焉。

刷,李遠滿臉通紅,激動道:“高陽王過譽,末將還得向高陽王學習才是--”

他話有點結結巴巴了,明顯不善言辭,但言語間,還是極為自信,甚至驕傲。

朱高煦想了想,用很認真的態度道:“我朱高煦一是打架很猛,單挑無敵,二是從來不胡說八道,說話有信用。”

“李將軍要是再謙虛,就是說本王胡說八道嘍?”

“不敢不敢,和高陽郡王百戰百勝相比,還是差遠了。”李遠苦笑,不過心裡很是受用。

明明朱高煦在幫自己吹,特別還提到自己有信用,但聽在李遠耳朵裡,還是挺舒服的。

高陽郡王打仗勇猛無敵,百戰百勝,能得到他一聲稱讚,也算不容易。

兩人一路聊一路往回趕,俱是相見恨晚的感覺。

李遠這人是非常有才華的,絕對和李彬、徐忠一樣是靖難時期燕軍這邊可以獨擋一面的大將之才,且論用兵手段,更是無人能及。

但他在靖難時投降的晚,是北方最後一批投降的,更不是燕王親信,故以靖難成功之後,史書上記載他的事蹟並不多,也不算出名。

而且當時在蔚州時,燕軍圍攻蔚州,蔚州指揮使本想投降,李遠和王忠先綁了指揮使,準備死抗燕王,但後來發現不行,燕軍太多,蔚州守不住,還是得投降才有活路,這才投降。

有了這個過程,他在燕王那邊,印象就不怎麼好了。

所以投降過來後,至今不被重用。

這次更把他派過來跟朱高煦,明顯燕王沒把他放在心上。

原歷史上整個靖難之役,李遠領兵就沒超過萬人,都是幾千幾千,卻是百戰百勝,多次大敗南軍。

燕王要是足夠信任他,讓李遠指揮足夠的兵馬,估計能打的更順利。

燕王朱棣不夠信任李遠,也不是很重用他,同級別的李彬,徐忠都各領一軍,張玉死後,按說李遠可以領張玉這軍,以他的能力,燕王的戰鬥力,其碼可以升幾倍。

但燕王還是用張輔這個小將,雖然張輔實際年齡也不小,能力也不低,但和李遠比起來,無論資歷能力,確實有點差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家父九千歲

狗頭大將軍啊

家裡養個狐狸精

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