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5章 大明第一良將出場,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文三年(1401年)二月十六日,燕王朱棣在姚廣孝的建言下,決定再次出兵,這次他終於又帶上了朱高煦,而張輔被留守北平,輔助世子。

因為對手換了盛庸,和上次一樣,燕王在北平城留下大量的防守力量。

盛庸這人不講武德,燕王怕他會派兵偷襲北平。

這樣由於上次大敗,加上要駐守北平附近各縣府,燕王此次動員的兵力只有十萬,比起上次,足足少了一半。

這會南軍的情況是,在滄州被燕軍攻破後,盛庸集合諸軍二十萬在德州,吳傑平安十萬在真定、定州,約三十萬主力,兩地距離才兩百多里。

燕王這次不想去攻城,一來他兵比上次少了一半,不佔優勢了,二來屯兵城下,會被兩地的兵馬首尾夾攻。

所以決定誘敵出戰,各個擊破。

開會的時候,朱高煦以為燕王一定要先打兵少的吳傑和平安了。

沒想到燕王就是不按套路出牌,決定打盛庸。

朱高煦當時就在想,我是這麼認為的,那麼盛庸和吳傑那邊,多半也以為燕王發兵,要先打好打的。

所以打仗,真的不能按正常套路出牌。

二月底,燕王帶著十萬大軍再次來到滹沱河。

當初真定城下大戰,南軍慘敗,於滹沱河中伏屍數萬,當日南軍瘋狂跳入河中的畫面,時常還能在朱高煦腦海中盤旋。

不過這次燕軍駐紮在滹沱河的南支河邊。

滹沱河有主道和支流,上次兩軍大戰在滹沱河主河道上,位於晉州以北。

這次燕軍因為要打德州的盛庸,選擇距離德州更近的支流,位於衡水縣以北。

燕軍和以前一樣,沿著河岸屯兵駐紮。

朱高煦騎馬在滹沱河河邊,想著上次裡面屍積如山,滿河浮屍,不由想到現在這水能喝嗎?

這古代人打仗,還真不講究。

他剛剛來到滹沱河邊,正準備讓部下紮營,突然前面有傳令兵過來,說燕王叫他議事。

朱高煦趕緊抓馬過去,到了燕王大營,發現大營裡只有四五個人。

除了燕王和朱能、丘福,還有去年蔚州投降過來的李遠,王忠。

“拜見父王”

“丘將軍,朱將軍,李將軍,王將軍。”

“高煦來啦。”

“高陽郡王”大夥相互先打了個招呼。

燕王簡單的說明情況。

他要打盛庸,但不希望吳傑和平安過來夾攻自己,所以讓朱高煦帶李遠和王忠的兵馬,兩部合計一萬左右,去騷擾真定和定州,用來牽制他們。

這是個合情合理的戰術,畢竟現在他們駐紮的位置在德州和真定的中間,現在誰也不知道燕王要打誰。

但燕王無論打誰,總要有兵馬去牽制另一部南軍。

“高煦領命。”朱高煦聽完沒有猶豫,心裡還覺的這是好事,不用參與大戰正好,可以儲存實力。

但邊上的大嘴巴丘福聽了不高興了,而且還真是大嘴巴,立馬叫了起來:“高陽王不和咱們打盛庸?”

他瞪著眼睛,似乎一臉不可思議:“上次高陽王不在,可是被盛庸大敗,豈能不用高陽王?”

營帳裡諸人都臉色微變,朱高煦臉色也不好看。

丘福這大嘴巴,想到什麼說什麼,這可是當著燕王的面。

但朱高煦看去,燕王不動聲色,淡淡的道:“本王從來不信邪,這次非要狠揍盛庸不可。”

這意思是說,我偏要不用高煦,打敗盛庸。

眾人不置可否。

燕王又道:“高煦那邊也是重任。”

“吳傑,平安擁兵十萬,其平安現在手中最少有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