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3節,今萍嵋,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今竹站在六角宮燈下,“未知生,焉知死?”

翌日,趙太妃薨。

☆、第254章 觀鸚鵡引發兒女情,戰南海得勝定乾坤

趙太妃死後厚葬於裕陵的后妃墓群中,有御史上奏摺說此舉於理不合,趙太妃乃是文宗生母,應該和明英宗合葬,牌位居右,和先皇太后並立才對。禮部尚書崔閣老駁斥說,趙太妃雖然產下了英宗唯一的子嗣,但是以前只是個貴人,後來也就封了太妃,而不是聖母皇太后,論位份,生下兩個公主的徐貴太妃比趙太妃更高,哪有太妃的牌位還排在貴太妃前面的?這才是於理不合呢。

此事作罷,對政治頗具敏感的沈今竹指著奏摺對東廠和錦衣衛說道:“這道上疏只是開始,背後還有後招,少不得有人要從趙太妃的死大做文章了。”

果不其然,盛夏時節,民間朝野開始流傳一個傳聞,據說趙太妃手裡有親兒子文宗親筆寫的廢后詔書,就是防著“子幼母壯”、外戚專權的局面出現,如果小皇帝成年了,垂簾聽政的太后還不肯放權,趙太妃便拿著廢后詔書找內閣和宗人府,一起廢掉太后,擁護小皇帝掌權,可惜沒等小皇帝成年,太后便先動了手,和寧王合謀,殺了小皇帝,謀朝篡位,又藉口寧王謀反,滅了寧王一支,殺人滅口,以女子之身登基為帝。然後將趙太妃軟禁在深宮,日夜逼問廢后詔書的下落,趙太妃不堪折磨,自盡而亡,而詔書被趙太妃的心腹偷偷帶出宮去。

所謂的廢后詔書當然是子虛烏有,當時文宗皇帝水痘病發時,被送到南宮隔離治療,身邊幾乎全是沈今竹的眼線,而且文宗對皇后深信不疑,從起草太后攝政的遺詔,一直到嚥氣,內閣五位閣老都在現場,不可能有什麼廢后之說。一切都是企圖奪取沈今竹母女手裡的皇權而造出的謠言。

“真是胡說八道,父皇才不會寫什麼廢后詔書呢。“珍兒氣憤不已,沈今竹淡定的喝著冰鎮解暑的綠豆湯,說道:“這有什麼奇怪的,類似的這種謠言會一直存在,此消彼長,以女子之身掌握皇權,就要做好被人構陷汙衊的準備,這些居心叵測之人就是希望你我自亂陣腳,忙著到處滅火,反正滅火不如點火的快。”

珍兒問道:“那該如何是好?難道就任由這些人胡說八道麼?”

沈今竹說道:“凡事都有兩面,你別光看歹的一面。這也是試金石,仔細盯緊那些臣子和藩王的反應,誰在背後放風點火,添油加醋,誰置若罔聞,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後官員考評任命,做到心中有數。只需邊關安定,百姓飽暖,就不會出什麼大亂子。在尊位之上,想要一切順心如意是不可能的,只要大體不出錯就成。否則你就是累垮了,這些么蛾子照樣出來煩人。”

天昭三年,七月盛夏,天氣炎熱,到了七月十五,就是沈今竹的生日,也就是萬壽節,恰逢鬼節,因此日也是沈今竹母親的忌日,所以改在了七月十八當做萬壽節。女皇剛剛登基,就平三藩、滅女真,安天下,不服氣的人有許多,但是在絕對強大勢力的震懾下,也不敢明面上和女皇硬碰硬,只敢在背後做一些小動作而已。

去年的萬壽節女皇正在御駕親征,今天萬壽節相對太平一些,因此各地進貢的珍寶、祥瑞等稀罕物件就紛紛往京城裡湧動,沈今竹以前是大海商,什麼稀罕玩意兒沒見過,對這些統統不感興趣,都送到私庫裡放著預備賞人用。

這一日,葡萄牙國的使團進京,新國王卡洛斯派使節送了一對紅藍金剛鸚鵡給沈今竹賀壽,這鸚鵡的毛色極為豔麗,而且體型龐大,是普通鸚鵡的三倍,而且裝在一個足足有一個房間大小的巨型鳥籠子裡。足足有十個人抬著,才將禮物呈上來,這東西太吸引眼球了,沈今竹都放下了繁冗的公務,前來御花園觀看,使節拍了拍手,一個西洋樂師開始演奏小提琴,當樂聲響起時,這對鸚鵡開始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