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節,今萍嵋,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花開,再不清理街道,掩埋屍首,很快就滋生瘟疫,整個京城都要變做一座死城!當年東海之變,又有韃靼人犯變,直逼山海關,朕都堅持天子守國門,沒有遷都金陵,如今邊關安寧,我們反而要被瘟疫趕走嗎?”

見安泰帝發怒了,也“揮淚斬馬謖”,將曾經的心腹重臣推出來受死,眾人就閉了嘴,開始廷議賑災。一直議論到了中午,賑災之事終於有了頭緒,安泰帝覺得自己四肢發軟,快要“駕鶴西去”了,鑑於去年臘月順王迴歸大朝會上吐血昏厥的黑歷史,安泰帝不會容許自己再犯這樣的錯誤,他虛弱的擺了擺手,說道:“退朝吧,推舉新的工部尚書一事,等下午再議,先把賑災之事做好,不能再死人了。”

一旁的東廠廠公懷義很有眼色,趕緊過去扶著安泰帝從龍椅上站起來,平日站在皇上身邊的是掌印太監,此人有些陰私手段,比上一任被懷義玩的團團轉、最後假傳聖旨毒死的福全強多了,可惜此人“紅顏薄命”,為了救安泰帝,埋在了乾清宮裡,被砸的稀爛,也成了“肉袋”。

安泰帝剛站起來,一個禮部的大臣突然站出來說道:“此事因火藥而起,臣請奏將京城四座火藥廠全部關閉,以防再起禍事。”

兵部右侍郎出列,指著禮部大臣罵道:“一派胡言!我大明六成的將士都配備了火器,你關閉火藥廠,是要大明將士用血肉之軀去迎戰韃靼人還有紅毛番的炮火嗎?”

禮部大臣是個保守派,立刻反駁道:“我大明是馬上得天下,那時候沒有火器,不照樣將蒙古人驅趕出了中原!是你們兵部操練廢弛,戰鬥力衰弱,才使得大明邊關不穩,沒有槍炮,我們用意志來取勝!還有,臣請奏大明重新海禁,片板不得下海,自從開了海禁,世風日下,人心思變,紅毛番想要霸佔我大明領土,有了後來的東海之變,此禍皆是開海禁而起。”

安泰帝聽的腦仁疼,他刷的一下抽出旁邊錦衣衛的繡春刀,緩緩走到禮部大臣跟前,禮部大臣一副大義凌然的模樣,昂首說道:“聖上只管取微臣項上頭顱,微臣冒死覲見,死而無憾!”

安泰帝將繡春刀遞給禮部大臣,朝著配著燧發槍的錦衣衛招了招手,說道:“你和他對打,什麼時候用刀和意志勝了他手裡的燧發槍,朕就關閉火藥廠。”面對這樣愚昧的蠢貨,安泰帝疲倦的連發火都忘記了。火器對大明有多重要,安泰帝再明白不過了,他在漳州就藩多年,深知開海禁造福於民,這兩樣事情是他必須堅持做下去的。火藥廠確實危險,但是涉及到保密和防衛,不能搬遷到郊外,否則一旦火器被盜被搶,流入民間,引起的災禍會比爆炸更大,所以只能設在戒備守護森嚴的京城或者金陵城。

禮部大臣目瞪口呆的拿著繡春刀,安泰帝在懷義的攙扶緩緩走出奉先殿,身後又有大臣叫道:“太子病危,國儲動搖,臣請去黑山迎回崇信王。”

安泰帝腳步一滯,差點又吐血了,論誰也受不了別人在一旁說你兒子快死了,趕緊把侄兒接回來吧,你兒子就沒當太子的命!安泰帝頭也不回的繼續往前走,怒道:“朕還沒有死,朕說的話不管用麼?退朝!退朝!”

懷義體貼的找了暖轎請安泰帝上去,平日批閱周折的乾清宮已經坍塌成了斷井頹垣,為了方便看兒子的病情,安泰帝命人將奏摺都運到了東宮,守在兒子身邊。

還在正月裡頭,天氣依舊寒冷,內侍開啟夾板門簾,安泰帝聞得一陣女子嚶嚶的哭聲,頓時眉頭微蹙,內侍低聲說道:“是淑妃娘娘來瞧太子了。”安泰帝聽的心煩,說道:“請淑妃回宮。”整日哭哭啼啼的,太子就會好了?

內侍來請,淑妃知道安泰帝的說一不二的脾氣,雖說捨不得兒子,還是忍痛走了,行至御花園,看著滿園殘雪,心中無比淒涼,她深知一生的富貴都在兒子身上,兒子若有不測,她這輩子就到頭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