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節,今萍嵋,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秀說道:“我是去赴任的,順道來金陵城看看您,無論如何,您都是我亡妻的生母,她在九泉之下也是希望我能關照一下您的吧。”
哼,中了進士有什麼了不起的,老孃連狀元郎都睡過呢,餘夫人諷刺一笑,問道:“進士老爺是要去何方做父母官吶?”
孫秀說道:“漳州,海澄縣。”
☆、第122章 河蚌相爭孫秀得利,得師爺如虎添雙翼
作為大明開海禁的第一個港口,月港成為了整個大明,甚至全世界商人們人盡皆知的地方,可謂是萬眾矚目,在此地新設立的海澄縣也成為了人們議論的焦點,而誰是第一任海澄縣縣令更是焦點中的焦點。
海澄縣現在只是一張圖紙而已,縣城包括縣衙門都在建設之中,一切都是嶄新的,無論是商人還是官員,面對日新月異的新縣城都會熱血沸騰,想在這裡做一番大事。
對於一個地方官員而言,在這種新縣城是最容易做出成績來的,為以後奠定雄厚的政治資本,若干年後,可能沒有人知道歷屆的狀元郎是誰,但是人們會記住第一任海澄縣縣令是誰。但同時也存在著風險——海澄縣就是一個聚寶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沒有金剛鑽,強行攬下瓷器活的下場是一敗塗地,從此沒有翻身之日。
但是人在仕途,那裡沒有風險呢,都明白富貴險中求的道理,各位勢力為了自己人爭奪第一任海澄縣的寶座使出了渾身解數,互相撕咬、攻擊對方的人選。
一般而言,縣令的任命由吏部或者由地方布政司甚至有時候各個府任命就行了,只有任命高官時才透過廷推(就是在皇上上朝時在奉先殿上討論),列舉出幾個候選人進行激烈的辯論來確定人選,應天府尹劉大人就是透過吏部提名候選,透過廷推議論,內閣票擬透過了才走馬上任的。
由於海澄縣的特殊性,這個從七品的縣令人選居然也成為了廷推上爭論的焦點,足足爭論了快一個月了都沒定下來,內閣也是如此,五位閣老,四個縣令人選,中間那位閣老專門和稀泥,任憑別人怎麼問,他都說好,四個都合適,誰也不得罪,局面頓時陷入了僵持狀態。
總所周知慶豐帝各種不著調、不靠譜,初始他就覺得很好玩,文武百官們為了一個縣令之爭互相攀咬,將所有的縣令人選全部大起底,連某人在孝期偷納小妾、或者踹寡婦門都挖出來了,尺度之廣、之深連後世的狗仔隊都自愧不如。群臣狗咬狗一嘴毛,真太有趣了,每天廷推都爭的很激烈熱鬧,各種八卦爆料層出不窮,奉先殿就像明朝版本的德雲社,慶豐帝悠閒的在裡頭嗑瓜子喝茶聽笑話。
不過時間長了也會膩的,各位看官,如果不信的話,您去聽一天相聲試試?慶豐帝被日復一日的廷推整煩了,乾脆從新科進士裡扒拉扒拉,閉著眼睛指著一個人的名字說道:“就他吧。”這個人就是孫秀。
掌印太監懷安替皇上擬了中旨,直接下到了內閣,閣老們沸騰了,他們最討厭中旨了,所有的決定都要經過內閣才算得上是“朕和士大夫同治天下”嘛,所有不經過內閣的旨意都是耍流氓。
王閣老說道:“皇上,這個孫秀是新科進士,才二十來歲,翰林院庶吉士考試選拔中落榜,現在只是京城吏部的一個觀政(類似現在實習生),沒有任何治理州縣的經驗,要此人當海澄縣縣令大大不妥啊。”
慶豐帝也不是吃素的,說道,“海澄縣都等米下鍋一個月了,你們都沒給出一個統一的意見來,朕只好選了孫秀,沒有經驗又怎麼樣?朕以前沒當皇上,現在不也坐在龍椅上嘛,你們生下來就是閣老?朕就看好他是一張白紙,無門無派,最適合海澄縣了,你們推薦的那些人全都不乾淨,朕瞧不上。”
見皇上如此堅定,四個閣老們面面相覷,都有退讓之意,反正我得不到,你們幾個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