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節,今萍嵋,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順手在路邊挖了幾隻蚯蚓塞進竹簍裡,故技重施埋在河邊,等待下次大自然的饋贈。
忙時念經化緣,閒時帶一群孩子的峨嵋幾乎是一年到頭全年無休的勞作著,每次下山來一頓烤魚就成了她最大的慰藉,炭火滲透魚皮撩撥著雪白的魚肉,溫度殺死致命的病菌,並悄悄改變著魚肉的肌理,讓它變成易於人類消化的、富含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的健康美味,當魚皮蜷縮成略帶著焦黑斑點的金黃色。蒜瓣般的魚肉從迸裂的魚皮從掙扎出來,這魚便烤熟了,輕輕灑上一點鹽巴和胡椒粉,更能讓魚肉的味道再次昇華。
正是這種上山唸經,下山吃肉的淳樸理念,使得勞累的峨嵋能在一頓頓烤魚大餐中放鬆著心情,用魚肉的香氣來慰藉自己孤獨的靈魂(請各位讀者自動腦補一下舌尖那個解說人的音調)。
峨嵋對著手掌哈了一口氣,魚香依舊在唇齒之間纏綿不肯離去,這個模樣見病榻上的了凡師太是不行的。峨嵋從竹筐裡摸出一個秋梨來慢慢啃著,以去除魚肉的味道,走到峨嵋嶺山下了,山下是個湖泊,湖畔有一個青衣的伶人在依依呀呀吊嗓子,不一會便開始唱起來:
“出家為尼實可憐,殘燈一盞照奴眠。光陰似就催人老,辜負青春美少年!”
唱完之後,伶人又開始一陣唸白,“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髮,我本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為何身披袈裟、腰繫黃絛?見人家夫妻們,一對對著錦穿羅,哎呀也!不由得人心熱如火!”
伶人一頓唱練做打下來,剛偷吃了烤魚的峨嵋心中有鬼,聽的是面紅耳赤,好像是被人說穿了心思似的,又羞又氣,跺腳惱道:“喂!你亂七八糟的唱著什麼?”
那伶人轉過身來,見問話的是一個包子般尼姑打扮的姑娘,忍俊不禁的一笑,說道:“唱的是《思凡》,一個叫做色空的小尼姑動了凡心,逃下山去,遇到了同樣逃下山的和尚,兩人一起還俗,結為夫妻,生兒育女的故事。”
原來真是唱戲啊,峨嵋尷尬的站在原地,紅著臉想道歉,那伶人似乎懶得瞧她,自顧自的對著水汽氤氳的湖泊繼續往下唱,“……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經,棄了木魚,丟了鐃鈸。學不得羅剎女去降魔,學不得南海水月觀音座。”
峨嵋像是魔怔了似的,明知這伶人唱的都是大逆不道之詞,有辱佛門,可是就是挪不開步子,就站在那裡聽完了伶人唱完了一整折的《思凡》。
伶人最後唱到:“……下山去尋一個少哥哥,憑他打我,罵我,說我,笑我,一心不願成佛,不念彌陀般若波羅!”
一曲終了,依舊餘音繞樑,峨嵋心裡將“一心不願成佛,不念彌陀般若波羅!”默唸了數遍,頓時豁然開朗,對的,我內心其實不願入佛門的吧,所以經書越念心越亂,與其這樣,還不如入紅塵呢,可是在佛門我尚能吃飽穿暖有事做,偶爾下山偷偷烤幾條魚打牙祭。入了紅塵我能做什麼?這些年和孤兒們相處,唯一的技能就是哄孩子,可尋常人家哄孩子都是要奶孃的,我又還小。
峨嵋長吁短嘆,那伶人瞧見這大胖尼姑抓耳撈腮做冥思苦想狀,覺得有趣,也猜出了幾分她的心思,再細看她的模樣,鬢髮從尼姑帽從冒著來,原來是個尚未剃度的信女,胖雖胖些,但五官精緻,聽聲音也是不錯的,便說道:“喂!你要是想要還俗,我們慶喜班正在招學徒呢,包吃包住,有時候也發些賞錢,就是我們這一行挺苦的,若唱不成紅角兒,還不如轉行乾點別的。而且女戲不太容易唱【紅,後日我在城隍廟會上唱《思凡》,你想清楚了再來找我。”
峨嵋侷促的捏著手指頭,說道:“我——我都沒聽過幾次戲呢,只會唸經,不會唱戲。”
那伶人笑道:“沒個三五載的臺下功夫,你還想登臺唱戲?呵呵,就你這張胖臉啊,上妝班主都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