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萬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頁,倉鼠劫,常萬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韓王安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根本沒有深謀遠慮,只想眼前,不念長遠。他深知自己無法掌握韓國的命運,只能是過一天少一天,因為韓國介於魏、秦、楚三國之間,是兵家必爭之地,說不定哪一天戰爭就會降臨到韓國頭上。因而,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為好,當一天國君就好好享樂一天。

韓王安這樣想著,便不再把秦國攻韓的事放在心上。

公元前233年,韓非的上書呈送秦國不久,秦趙戰場又傳來新的訊息:秦軍在樊於期率領下繼續攻趙,從上黨直襲赤麗、宜安,造成了對趙國都城邯鄲的包圍。因情況危急,趙王遷從北方邊防調回了率兵防禦匈奴的大將李牧。這位曾經殲滅匈奴十萬入侵軍的趙國名將回趙後,立即同樊於期交戰於宜安、肥下地區,幾乎使秦軍全軍覆滅,只有樊於期率領少數護衛兵士突出重圍。樊於期唯恐獲罪,不敢回秦,逃往燕國。

韓王安得知此事,大為振奮。他看到,秦軍並非百戰百勝之師,諸侯中也有與秦抗衡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此次秦軍大敗,必然調動兵力,對趙國進行報復,這樣,秦國將無暇攻韓,韓國可以再得到一段時間的安寧。就在李牧大勝秦軍後的第二天,趙王遷派使者來韓,向韓王安傳達了這一勝利的喜訊,並表示願與韓王安保持友好關係,趙國願為韓國後盾,共同抗擊秦國,只要韓國肯與趙國結為盟友,趙國可保障韓國的安全。

趙國使臣的這一通蠱惑人心的遊說使韓王安如沐春風。這位昏懦的國君見趙國勢盛,便不再顧忌秦國的威脅,不加考慮地倒向趙國一邊。他信誓旦旦地向趙國使臣表示,韓與趙同為晉地,理應聯合為一,共同對付強秦。只要二國同心協力,定會使秦軍再次遭到像當年崤山那樣的慘敗,不敢再貿然東進。

就在韓王安得到趙國力助忘乎所以的時候,李斯來到了韓國王宮。

當侍者入宮稟報時,韓王安正擁著一美姬邊飲酒邊親暱,聽此稟報,他大為掃興。他不願中斷自己的興致,不耐煩地說:&ot;寡人不見!快給我退下!&ot;

李斯吃了閉門羹,既驚且怒。暗想:韓國比之於秦國如小丘仰望高山;韓王比之於秦王,猶家奴面對雄主,怎敢如此狂傲無禮?於是,他再次請侍者稟報,並讓他給韓王安捎話說:此事至關韓國存亡,請韓王務必接見。

侍者重返宮中,如實以報。韓王安惱羞成怒道:&ot;什麼要事,難道比寡人之事還重要嗎?&ot;

侍者不便再稟,只好勸李斯回客館安歇,明日再來拜見。

李斯遭此冷遇,大為不解。他想不通,韓王為什麼如此對待秦國來使,難道他吃了虎心豹膽?當天,李斯上書韓王安,講明利害,請韓王深思。他寫道:&ot;數世以來,秦與韓戮力同心,互不相侵,天下莫敢進犯。前些時候,五國曾相約共同討伐韓國,秦國發兵相救,使韓國解除了危險,秦之有恩於韓,足見一斑。

&ot;韓國地居中原,疆域不滿千里,貧弱難比他國,之所以能與列國班位於天下,君臣得以相保,皆因世代奉事秦國,有秦國充當力助。韓國曾因聽信奸臣之言,背離秦國,其結果是國削地侵,兵弱至今,後來雖將奸臣殺死,仍未使韓國復強。聽說新近有趙國使者來韓,談及與韓結盟,將伐秦國,這實際上是欺人之談,望大王勿信之。趙之本意是先韓而後秦,大王受其矇蔽,必致危境。如今秦王派臣入見,意在使貴國勿受趙國迷惑,速派使臣赴秦,共申友好。然大王卻避而不見,恐中奸人之計,使貴國復有失地之患,實堪憂慮!

&ot;臣人微言輕,不足道也。然歸報秦王,秦王必怒於大王,秦、韓之友必絕矣。臣斯願得一見大王,進獻愚計,願大王有意焉。如大王系臣於韓,則大王不足以強;若不聽臣之計,則韓國滅亡之日也便為期不遠了。韓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倉鼠劫

常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