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強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頁,十年一個小人物的心靈史,強嬰,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認為我有點書生氣,她勸我,人家猛你也別撤,你得頂著噢,咱這單位越來越成香餑餑了,今年公務員考試是25:1,我想到這,都要笑死了,六七年前是人人都想從這裡跳出去下海,現在是人人都想擠進這裡來,可見海還是不容易下的,還是這裡穩定,有權,好辦事啊……
她叫我頂住。她說,你不能太書生氣的。她說,別和我一樣做吃虧人,我這人就是太真實,別太真實,真實有時候是很醜陋的。
她對著窗戶外罵了一聲,虞大頭,老色鬼。
2
我拿著賀卡和報刊,回到辦公室,坐在桌前看報紙。我嘩嘩地翻著報紙。等著一個下午的過去。
《讀書月報》上有篇書評,介紹餘華小說《兄弟》的理念,說歐洲人400年經歷的價值觀變化,中國人只用了50年就演繹了一遍,從超精神傾向到極度物質主義,只用了50年就完成了,而且是完成在同一代人身上,其間的張力、壓力和忍耐,是不可思議的。
我盯著報紙,覺得這說法還真靠譜!黃阿珍剛才用大白話不就再清楚不過地表達了這層意思。
我想,這些年天天坐在單位裡過著迴圈往復的雷同日子,但回過頭去看一眼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就發現價值觀的變化比這個時代還快,我們絕對該服了,我們一聲不吭居然完成了這麼大的變化。從我坐著的辦公室能看到樓下的街景,我噗嗤笑了一聲,如果說還有什麼沒變,那可能就是大家都想當官這點沒變,還有就是遠處那條城河的流動方向沒變。
3
我把一些報紙送進陳方明的辦公室。趁著祝響亮這陣子沒狀態來管我,我又開始有事沒事地逛入他的房間。
我把那張《讀書月報》上的書評和餘華小說《兄弟》的理念向他販買了一通。我說,這觀點挺有意思。
陳方明最初一下子沒回過神來我在說什麼,後來他弄明白了,就說,變化確實是大的,好在人在情景中,不太覺著,你說中國人50年完成了歐洲人400年的價值變化,這話我認同,但我覺得最絕的倒不是什麼都變了,而是什麼都變了但一天天過著卻又好像什麼都沒發生。
---------------
遍地迷津(2)
---------------
我說,是啊,這樣一想,我真服了我們,在這些價值觀的瞬息萬變之間,有時候甚至找不到它們轉換的邏輯,但它們不照樣在人心中完成了演變嗎!而且雁過無痕,你都看不到一絲分裂的感覺!也可能中國人心硬,經歷了太多,一代代人下來,本來就無所謂這種內心邏輯和依據;也可能不需要邏輯才能過日子,才能活著。這就是活著的命題,要不你又想怎麼著,讓腦子不停地短路?
陳方明說,是的,如果真要把這幾十年人心裡的變化寫出來,倒挺有意思,只是恐怕中國作家還沒有這樣強的寫作能力,《兄弟》寫得好嗎?
我說,我還沒看過。我說,都說中國文化對人內心的關注能力一直不強,但我覺得,即便中國有陀斯妥耶夫斯基這樣的高手,估計也寫不了中國人的內心,因為這種變化之快對於內心來說太過跳躍,太過轉瞬即逝,太過無頭緒,有的只是彼時彼地的實用主義依據——「有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可以原諒的,因為道路是曲折的」。即使哪天中國的陀斯妥耶夫斯把它們寫清楚了,他放眼過去會不會發現自己筆下的人物都跳躍得像錯亂、分裂的角色,都是需要去看心理醫生的傢伙?
陳方明笑了一聲,他重複了我一句:呵,都需要看心理醫生了?我說,但是,事實上我們從不需要看心理醫生,這不僅因為我們能忍,更因為生活中的我們遠不是這麼回事,我們一個個超正常地活著,超執著地開始新的爭逐、忍受、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