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章 士族與士卒,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幽州遷來的流亡者共計有三百餘戶人家。洛陽附近荒地不少,而剛好新收穫了糧食,安置這些人不成問題。而得到土地之後,桓景又將養馬的人物分配給了他們。雖說三年之期實在太久,但養馬還是得開始了。
而另一個問題在於,這三百戶人家中,有幾個士族大戶。桓景先前在此地收納安置的都是流民。現在,面對這些大戶反而犯難起來。
首先,這些人雖然是誠心誠意來投,但是所屬百姓依舊還是按部曲編制。部曲之中,士族的家丁、佃戶都還是這些名士的私產,並不能為桓景所用。
這樣一來,是否要打散他們的組織,就成了一個問題。桓景一開始就打算做出讓步,連稅也不打算收了,直接將他們依然照舊安置,但這卻在新軍軍中引起了議論。
原因無他。畢竟桓景先前在司州收納的流民,都是無地之人,所以桓景對他們的管理也是按照軍墾行事。可眼下來了幾個大族,雖然其中多有可以做官吏的人才,但當新軍一般士卒知道這些士族不過是新投,卻依舊養尊處優,不禁會有些落差。
司州不是沒有留下來計程車族,李矩、郭誦都是當地的大塢堡主,而桓景自己也是士族。但在新軍的軍士看來,自家的刺史、太守,都是靠著軍功打出來的,所以自當享受優厚的生活。
何況本地計程車族已經習慣與士兵同甘共苦。而這些外來的老爺們,也沒有什麼戰功,只是憑藉祖蔭,就能吃好穿好,有一群人服侍——這未免讓人不平衡。
於是沒過多久,有些流言蜚語就傳到了桓景的耳中,這讓他犯起了難。
如果任流言傳播,估計軍中沮喪情緒會蔓延開來,逃兵會變多;而如果將來投計程車族納入軍墾,那麼新軍是滿意了,而其他的地方計程車族就不會再來投奔了。一面是朝夕相處的戰士,一面是衷心來投的遠人,不管是厚此薄彼,還是厚彼薄此,都會讓一方心寒。
“刺史!”焦慮之中,門房又一次來報:“溫太真來了。”
“進來!”桓景正想著怎麼處理新來計程車族,眼下他正需要一個可以商議的人,溫嶠前來,可算是雪中送炭。畢竟此人先前為劉琨做事,想來無論庶民還是士族都多有交道。
“桓刺史”,溫嶠脫下斗笠,一眼就看出桓景似乎正有煩心之事:“足下似乎愁眉不展,有何可憂之事麼?”
“那自然還是如何懷撫遠人。若是要安軍心,那麼就不能任新來計程車族養尊處優;可若是一以軍墾之法治之,恐怕……”
“恐怕遠人就不來了。”溫嶠不假思索地接道。
桓景點點頭,並未說話。問題大家都清楚,但怎麼解決,似乎並不是容易之事。
“請在下試究其原本”,溫嶠見桓景不答,自顧自地說起來:“桓刺史可知,遠人為何來投?”
“其所在苛暴,而司州寬仁罷了。若是我們亦以苛暴之法對待他們,他們必然會離開。”桓景親自過問過不少來投的流民,這是他們普遍的回答。
“那麼足下以為,寬仁就能吸引遠人來投麼?”溫嶠眼珠一轉:“以在下愚見,寬容濫政,倒未必比得上嚴刑峻法。”
“昔時,漢高祖起兵,不過約法三章,與民休息,所以縱使失敗多次,也能再起,靠的正是民心。”
桓景昨日方才與卞壼談及此事,卞壼的意見是力求簡易,讓幽州來投計程車人各安其位即可。至於理由,卞壼用了劉邦的例子,為的就是與民休息。
這也使桓景想到祖逖從前說的“以無為取天下”。亂世少折騰,才是正事。
可溫嶠只是冷笑一聲:“這是卞壼那呆子說的吧。”
“你怎麼知道?”
“這種刻舟求劍的說辭,也只有這呆子想得出來。他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