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用間,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八佾舞,這樣稀裡糊塗地祭祀了一通。軍中有懂得禮數的文士心裡憋著笑,不過既然連勸諫都不敢,自然是不會笑出聲的。

在這次祭祀之後,石勒又再命文士寫一篇祭文,大意是自己雖出身蠻夷,但祖上是中原逃難去羌渠(康居)的飛廉後裔,與戰國中趙氏同族;後來祖上回到中原,又在趙地生活了數代,所以稱趙帝也理所應當。這番說辭其實石勒自己也明白唬不住士族,然而糊弄一下一般的流民還是不成問題的。

總而言之,石勒的一番巡遊排場浩大,將自己進軍南陽的訊息傳得天下皆知,好像生怕世人不知道他的進攻方向似的。

同時,石勒的進軍倒是起到了另一個作用,那就是王敦得知石勒帶著大軍進入南陽之後,以為石勒又要南征,嚇得趕緊從壽春分兵一大半去襄陽。所以即使石勒在豫州防守較為薄弱,但王敦也不敢從壽春反擊譙城,只是在壽春幹瞪著眼和趙軍對峙。

當然,石勒對於王敦則是視之若無物,畢竟王敦去年方才大敗,是不會有膽量主動進攻的。

終於,到了在抵達南陽的時候,石勒再次命人散佈傳言,說自己有百萬大軍,兵分三路,並且要在秋九月讓三路大軍同時進軍,會師於長安。他知道這種訊息桓景肯定不會相信,但多少能夠在對方軍中造成一定的混亂。

百萬大軍當然是假,那麼秋九月同時進軍自然也是障眼法。石勒的打算是讓桓景誤以為自己將趁著秋高馬肥之時進攻,實則在七月就趁著對方秋收之際立刻進攻,打桓景一個措手不及。

此外,另一個訊息也迫使石勒提前了進攻的程序。

幾乎就在石勒的車駕浩浩蕩蕩地抵達宛城之時,從洛陽方向,支雄發來一封奏報。信中說弘農太守李頭願意投降趙國,將要以長史郭誦前來接洽,希望石勒派兵接應。

看到這封信件,石勒出於本能,頗有些疑心。

一來李頭這個名字他還稍稍有些印象,先前此人大概是乞活軍的首領,後來在乞活軍被自己打散之後,也拒不接受收編,反而投了桓景,這樣的人怎麼會輕易投降呢;二來李頭上任的時間也未免太巧了,自己方才將兵力佈置妥當。

但看到了支雄轉送的李頭信件,石勒又覺得有幾分道理。信中李頭說自己從乞活軍起家之時,與桓景並駕齊驅,也算是老資歷;但自從投了桓景之後,李矩、郗鑑、桓宣、鄧嶽都成了一路主將,自己反而只做些徵兵的事情,還是靠著舊友郗鑑為他說話,才擔任了弘農太守一職。

石勒於是向一旁文吏詢問桓景軍中的任命情況,果然自從李頭投靠桓景之後,只是負責招撫流民的徵兵工作。在成為弘農太守之前,也不過只是一個雜號將而已。

看來信中所言屬實。

何況經過石勒仔細思考,他發現自己其實也沒什麼好怕的,接納李頭投降,風險極低,收益極大。從風險來看,潼關方向的支雄、孔萇負責主攻方向,兵強馬壯,不用擔心會輕易失敗。從收益上來看,自己發家時幾次出爾反爾,打破承諾,信用已經幾乎破產;現在急需一些正面的例子來千金買馬骨,桓景不用李頭,說明李頭能力也就那樣,倒是一個非常合適的馬骨。

他思慮良久,最終還是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交由支雄自行決斷——其實也就是預設支雄接應李頭的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晉塢

豆豉炒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