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用間,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桓景之所以從沒有考慮過離間之策,還是在於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離間計需要間諜。
自從進入關中之後,桓景和關東的商路斷絕,情報交流也就越來越少,而且多以流民探子為主。像石勒大軍離開襄國這種訊息,尚可以讓襄國城中的流民透過觀察得知。但是石勒核心層次中有哪些秘辛,桓景是一無所知,只能靠猜。
比如說,溫嶠所說石虎和程遐有所嫌隙,猜測的依據都很合理。然而是否真有此事,桓景根本無從得知——總不能真的派人去問石虎,看他是否真的和程遐有隙吧。正因為對這些猜測無法驗證,桓景即使從邏輯上非常肯定溫嶠的建議,但也不敢真的採信而去實施。
而如果在石勒朝中有人,那麼至少可以更加方便地確定訊息真假。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必須慎重待之。我們都可以猜測石虎與程遐有隙,但萬一石虎真的暫時和程遐並無不和呢?”桓景嘆了一口氣:“可惜我們在石勒朝中無人,不能確認他們的動向。”
溫嶠贊同桓景的質疑,只是頷首,但做出了一個讓他繼續思考的手勢。過了須臾,他忽然眼睛一亮:
“現在正是往石勒那邊派間諜的時機!”
“此話怎講?”
“若是在去年,我軍中有人投效石勒,恐怕石勒還會提防甚嚴。然而今年石勒三路並舉,正是他志得意滿之時;關中民心搖動,此時投降也更有說服力。依在下的意思,可以讓一心腹鎮守前線一處,然後在石勒進軍之際投降,這樣石勒為了千金買馬骨,必然優厚待之,將其納入核心,這樣我們就算真正打入了石勒的朝中。”
“好!”直到溫嶠想出了這個主意,桓景方才覺得溫嶠的計策可以實施,而並非是空談。
於是,在當日商議之後,二人又密謀了半日,終於敲定了間諜人選,又將這一人選夾雜在斟酌已久的正式人事軍事調動之中。
至於此次調動本身,則是讓李矩帶著北軍,也就是之前的滎陽軍萬餘人加上河東大族臨時徵發的當地百姓鎮守河東;讓桓宣帶著西軍,加上擅長山地作戰的氐羌軍部眾扼守武關一帶的群山;至於其餘主力都在潼關一線。
這其中有個不算明顯的調動:任命先前閒置已久乞活軍出身的李頭為弘農太守,另外讓李矩的侄子郭誦來做他的長史。
在關中軍隊緊鑼密鼓地調動之時。石勒一方也在等著各路兵馬就緒。
石勒的三路大軍從四月開始調動,經過整整三個月,方才勉強就位。這其中最重要的調動,當然是石勒乘著新打造的御輦從襄國慢慢地進至南陽宛城。其間石勒又是沿途廣散財物,又是不斷招納願意投效軍中之人,又是在中原各地安置官員,所以行軍的步伐自然非常之慢。
不過之所以如此緩慢,石勒也有自己軍事之外的考量,中原之地方才征服不久,正是建立威信的時候,只有使晉國舊民從精神上對其臣服,才能真正將中原的豫兗司三州化為自己的地盤。當然之所以把進軍變成巡遊,也有石勒本人喜好排場的緣故。
在行至浚儀之時,石勒讓君子營中的文士寫了一篇檄文,大意是說王敦、桓景名為晉臣,實為晉賊,大晉已然滅亡了,而自己上承天象,下應萬民,理應稱帝。接著石勒便令匠器營的工匠也學著桓景那樣,將這篇檄文印刷數萬份,散往各處。工匠不懂活字術,只能將檄文反著雕刻在石板上,這樣雖然耗費人力,但也勉強完成了任務,在這幾個月裡迅速地將檄文傳至中原各地。
到了襄城郡之時,石勒又登上嵩山,祭祀黃帝;石勒不通禮法,軍中謀臣武將也不知禮儀的細節,許多儀典只得參照石勒自己羯人祭祀阿胡拉瑪茲達神的辦法,在山頂燃起篝火,讓薩滿圍著篝火祈福,又讓抓來的孔子後人從旁唸經,並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