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五章 流言,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行,桓景頭盔裡盡是汗水,然而哪怕是如此酷熱的天氣,田間小路兩旁也早已擠滿了不顧酷暑圍觀的人群。自從保甲長出逃之後,村裡已經幾日沒有秩序,人心惶惶,一聽聞城裡來了大官,百姓趕緊跑出茅屋探看,竟然將阡陌堵住了,桓景的馬隊根本走不開道。

正當新軍將士準備勸人群離開之時,桓景令將士不要行動,自己下馬,走到了眾人面前。眾人憋了一肚子話,但現在親眼見到刺史前來,卻不敢開口。

“鄉里保甲何處去了?”桓景見村裡前排一個精幹的漢子,覺得這大概是個比較有主心骨的村民,於是先找他來問情況。

“早就逃了,他們原來就和糧商有來往,訊息都比我們這些土老帽知道得早”,那漢子揮手擦著汗:“刺史,我只有一言相問,蝗災要來的事情是真的嗎?你們會放棄司州嗎?”

“蝗災要來的事情,是真的。”桓景停頓片刻,還是準備告知百姓真相。

先前的傳言被證實了,村民一下炸開了鍋。原來,更多的百姓願意相信,蝗災是上天的旨意,根本就沒法抵禦。從前朝廷在洛陽的時候,天子腳下尚且無法治蝗,桓景僅憑一州之力,更兼外敵環伺,又如何顧得上百姓。流民們早就聽聞,當年軍中缺糧的時候,這些將軍們最早放棄的就是治下民眾。好點的如苟曦,會將食物都攥在手裡;而糟糕的如張方,甚至會拿百姓做糧食。

人群中遍是哭聲、罵聲,永嘉四年的大蝗災猶在眼前,百姓好不容易得以重新安居,卻又要遭此離亂。

但人群的聲音被另一個更大的聲音蓋住了:

“但我不會離開司州,離了司州我也沒地方去。我要和你們一起治蝗!”

百姓們將信將疑地望著桓景:信是因為自從桓景來到司州,司州確實安定了兩年;疑是因為這種與民同在的高調,百姓在元康年間的戰亂中早就聽得麻木了,這些士人一個比一個能說,但是事後不認賬者大有人在。

“桓刺史,我相信你,可我們怎麼能相信你手下的官吏呢?朱司馬,跑了!你先前安置在此地的保甲長,也跑了!”

村民們看到的現實就是,襄城的軍事長官溜了,而本村的首領,也溜了。面對這些事實,確實很難產生安全感。

“朱司馬跑了,是我用人不明。而保甲長本來就是村裡計程車族吧?是我不該讓他們繼續主持村中事務。

“我今天會讓我的親衛來擔任村中的保甲長,他們在村裡,就如我在村裡。從前每十日,從洛陽都會發來官文,諸位都有觀看麼?官文中所言,從未有不應的吧?官文中的話,就是我的話。”

自從桓景製作印刷機後,官文得以每十日下一次鄉。村民們對於洛陽官府的全部認知,也就在這十日一次的官文裡。至少這兩年來,官文中說的東西都應驗了。而新軍本來就是由流民構成,南征北戰、軍紀嚴明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聞。這兩樣東西,正是百姓最為信賴的。

此言一出,百姓們紛紛拜伏於地。桓景指派了兩個侍衛暫為村中保長,又從本地軍府中抽調了十餘人任甲長,以指揮百姓繼續刈麥的任務。

“你們好好割麥,才有糧食。而我們司州官府也在江淮一帶購入糧草。若是有糧食在手,何懼蝗災?”

村中並不缺糧,缺的是對抗蝗災的信心,以及對官府的信心。

烈日下,百姓陸陸續續回到自家田地上,新委派的保甲長開始清點村中人數。而桓景則馬不停蹄地趕赴下一個村落。

這樣整整三日,桓景、溫嶠、卞壼、鄧嶽分別下至襄城郡中各處保甲長逃跑的村落,總算是成功讓百姓安定下來,刈麥得以順利進行。

然而襄城郡的流言逐步平息下去的時候,洛陽所在的河南郡又傳來了蝗群已經到達其西面弘農郡的訊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晉塢

豆豉炒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