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四章 畫舫,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歲暮,大雪初晴,天空湛藍,秦淮河上,一艘畫舫剛剛靠邊接了客人,就緩緩向烏衣巷方向駛去。畫舫頂棚上盡是晶瑩剔透的雪,而舟中傳來仕女的歌聲。
聽著歌女的小曲,在舟中圍爐而坐的,是幾個士人。其上首者正是僑姓之魁首,王導。而其餘幾個人,有江左八達之中的謝鯤、羊曼,還有士人中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庾亮。然而眾人關注的焦點,卻是坐於船尾處一個身著布衣的,鬍子拉揸的傢伙。
“長安城又破了,真叫人唏噓啊!”聽完劉曜攻破長安的訊息,王導感嘆道:“建興這個年號倒是意象宏大,但也不過只有一年而已。”
“是時候勸進琅琊王了”,那個布衣士人回話道:“若是天子還活著,可以先從進位晉王開始。無論如何,天下必須有一個天子,也只能有一個天子。”
“太真所言極是”,王導率先為溫嶠敬酒,眾士人都舉起了酒杯:“不見一年有餘,溫太真風雅依然。請奉梔酒,聊表寸心。”
原來他們此番迎接的“貴賓”,正是從司州不遠千里而來的溫嶠。他這次是奉桓景的命令,來江東述職,分享情報,同時為新軍部下上表請求各種封賞,其中當然也包括劉乂的“歸義侯”。
“不才風度如何且不論,各位同仁要麼頭戴錦帽,要麼肩披鶴氅,要麼身披貂裘,一個個都如神仙一般。倒只有不才還是一副窮酸樣呢!”溫嶠表面恭維,其實話中帶著些刺。
一年多不見,先前落魄放蕩的僑士,如謝鯤、羊曼之流,現在看起來和從前的江東土著士人也不遑多讓,也已經是一副富貴派頭,可見日子有多安逸。想起自己在北境輾轉的辛苦,溫嶠簡直感覺這是兩個世界。
氣氛多少有些尷尬,尤其是謝鯤、羊曼二人,先前以淡泊世俗自詡,但到頭來還是汲汲於名利。溫嶠沒有戳破他們,但緋紅已經爬上了他們的面頰,也不知是因為羞愧,還是僅僅只是酒醉上臉而已。
見眾人不語,王導揚著眉毛,將話題扯開了去:“話說,桓刺史此番如何不親自來?莫非是有所顧忌?太真可知道麼?”
溫嶠舉起酒杯,抿了一大口:“去年離開江東的時候,在北上的渡船上,祖公和桓刺史都擊水發誓過,說如果不能清中原而復濟,就如大江一樣,一去不返。因為有了這個誓言,所以桓刺史一直不好再回江東了。”
王導聽罷,勉強一笑:
“聽聞桓刺史與祖公大破劉聰於箕關,也算是兌現了諾言了。之後想來江東,我們自會隨時款待。”
“茂弘說笑了”,溫嶠搖搖頭:“如今劉聰雖被重創,然石勒逞兇於河北,劉曜縱橫於關中,離‘清中原而復濟’的目標還遠得很。我看再過幾年,桓刺史也不會親自來江東了。”
“也好,江東龍蛇爭鬥之地,離遠一點也並非壞事。”
王導低頭,若有所思。目光卻掃向一旁侍立的庾亮。作為小輩,庾亮本來坐在舟中末席,此時會意,跽坐向前,試探著問:
“太真兄可知,若是將桓刺史召回建康做官,他會否應召回江東?”
“誓言不是兒戲,豈能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溫嶠漫聲應道。
“可如果說,是琅琊王親自召回呢?”庾亮追問。
看看庾亮,又看看王導,溫嶠心下洞明。原來王導有些話不方便問,卻教庾亮來出頭:
“桓刺史發過誓了,即使是琅琊王親筆的手諭,也未必能說動他”,溫嶠直瞪瞪地打量著庾亮,庾亮只好將目光瞥向一旁:“當然,除非建康大亂,勤王還是必須的。否則其他情況下,刺史不會親自南下。”
“這可不是抗命麼?”庾亮顯得有些激動:“若是連琅琊王的手諭也不聽,桓刺史和石勒、劉聰有什麼分別?”
溫嶠正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