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草木灰,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或許還可以弄一些創新。但從張華的角度看,一生只有一次機會,犯不上為了不可知的技術進步,而冒上生命的危險。何況張華他還是寒族出身,若是提出新的理論,顯然是會被士族視作笑柄而排擠。

想到這裡,桓景大致明瞭張華剩下的典籍都是些什麼內容了。

先前觀看張華所留錦囊中的清單時,他就發現其中多為農學、兵器、工學方面的應用技術,但是除了一些最基本的算術技巧,基本沒有觸及物理理論,因為一旦觸及理論,必然不為人所接受。

看來張華已經決計將現代科技理論帶進身後了。他一生謹慎,所以也沒有留下異端的名聲,臨終竟然還被士族當做大儒來看待,仔細想想,亦為可笑。

只是這樣一來,他留給桓景的這些典籍不過是《齊民要術》和《夢溪筆談》的雜合體了。雖然集中古工藝之大成,但並沒有包括理論變革,所以也就不要想著能夠恢復現代社會。

不過,話雖然這麼說,能夠獲得草木灰,桓景還是十分高興的。這意味著在這個氣候偏寒冷的小冰期,自己的糧草產量卻能夠不輸太康年間豐饒之時了。

“可是,何不用小火試驗之?偏偏要鬧出這種動靜呢?”桓景還是有個最後的疑問。

“春耕都快結束了,農時誤不得。現在播種,趕上夏季,還能多少種些蘿蔔、茄子之類。要是用小火慢慢試,等到秋天,可就什麼也種不出來了。”

原來葛洪是將實驗和生產放在一起來做,這在後世看來,簡直是魯莽之至,想到這裡桓景不禁覺得有些好笑。

“刺史何故發笑?”雖然桓景盡力掩飾,但葛洪還是看出了他剛剛臉上的笑意:“是因為在下身為士人,卻拿個農家剷剷的樣子而滑稽麼?”

“當然不是,我只是高興,此時若是能將草木灰量產,隨後遍撒司州田地。到了秋天,這樣必然能夠豐收,又能養活不少趕來投奔的流民。”

桓景本來只是為了掩飾自己因為葛洪的魯莽實驗而笑,不料葛洪聽後竟然大為感動,當即下拜,五體投地道:

“刺史若真作此想,樂民之所樂,實乃司州萬民之福也。若是足糧,先餵飽司州一地,四面流民自然來投,何憂無兵。誠如是,則江山可復,晉室可興,天下可得太平!”

沒想到自己無心之論,竟然令葛洪如此感激,桓景也是大為意外。他原以為葛洪作為道人,會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沒想到竟然也會如此關心民間疾苦。他連忙扶起葛洪,拍去他身上的灰塵:

“不敢當,鄙人不過做了刺史該做的。只是仙人竟然也不光圖修仙,而是在乎塵世,實在是可敬之至。待先生完成草木灰的製備,請來府上相報。我會安排人手,將草木灰撒盡四郡之地。”

葛洪說得沒錯,足糧才能足兵。流民從四面而至,不是為了給自己拼命的,而是為了一口飯吃。自己此時既來之則安之,先不要想著征戰什麼的,先守好四郡之地,餵飽百姓為要。

晉朝在永嘉年間,面對胡虜的潰敗,不光是因為將士無能。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司馬家自己混戰多時,士族又對百姓盤剝備至,加上蝗災連年,百姓早已厭倦戰爭,飯都吃不飽,又怎麼扞衛朝廷?

在當初的流民和佃戶看來,倒不如加入石勒、王彌的隊伍,至少靠著搶掠還能混一碗飯。自己頭頂是司馬家的天子,還是王彌、石勒這種流寇,或是劉聰那種胡人,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成為餓殍罷了。

如今,自己身邊這些流民和佃戶,之所以拋棄富饒的豫州,從譙城一路跟到這裡,來到這被戰火燒成白地的司州,也不過是認為自己體恤他們,而害怕豫州士族捲土重來罷了。想到這裡,桓景感到責任重大的同時,卻莫名也感到安心。

到時候,若是遇到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晉塢

豆豉炒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