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五章 注音法,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無論是音韻的豐富程度,還是美觀上都較之為佳。
看來張華早就想到士人會牴觸這種以符號為主的拼音方案,所以設計符號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兼顧符號的字源。這樣即使有士人要說這是鬼畫符,桓景還可以搬出張華的典籍,指著符號,說出這對應的到底是什麼字,讓質疑者啞口無言。
最後,張華還非常貼心地將所有字的音調也標了出來,省得桓景一個一個字思考到底是什麼音調。雖然古漢語音調眾多,像南方一些方言一樣,有所謂八音,但張華一一制定了符號,就使得分辨音調不是難事。甚至可以在此基礎上,弄出基於中原口音的古代普通話。
於是在廣發官文成為日常的十天之後。突然洛陽的每一戶人家,都領到一本印刷在縑帛上的小冊子,如信五斗米的世家大族所用經書厚度,並以韋編縫好。
這天,在洛陽方才重修不久的茶館裡,一個糧商捧著手中的小冊子反覆翻閱。作為最早領到這些小冊子的百姓之一,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這麼好的帛子,不去拿作衣裳,卻來印些這些無用之物。刺史未免奢侈過甚!”
一旁有個也是行商打扮的傢伙,是茶館的常客,看上去像個訊息靈通之人,聽到這樣的感嘆,悄悄湊上前來:
“雖然這帛書看似無用,但聽說一個月之後,刺史要親自試試考察百姓文字。若是答得好,認的字多,還會發糧呢!”
“真的,有這等事?”糧商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茶館中吹牛者不少,不差眼前這個。
“官府文書中寫得清清白白,趕緊去看。聽說還有軍爺會來挨家挨戶教認字。”
那訊息靈通之人拍拍胸脯,一副不可置辯的表情。何況他提到了官文,據說那官文可是從無虛報。糧商仔細想想,只得點頭稱是。
“嘿,這刺史真是個痴人!軍爺不去打仗,卻來做教書先生。”
“有糧拿就不錯了,哪來這麼多閒話!”
糧商高興地又翻了翻手中的書,心情好了不少。看來這大概是刺史的轅門立木之計,提一些無用之事,立信於百姓。
他並不知道,茶館中那人,正是新軍的細作。
原來,相比官文用的桑皮紙,縑帛可要貴上許多。但因為易於儲存,所以桓景橫下一條心,掏出了府庫中收藏多年的帛子,製成貴重的帛書。畢竟和官文不同,識字課本是要讓百姓常常翻閱的。那麼如果簡單的桑皮紙書,不出兩年就朽壞了,是顯然不符合要求的。
但若是要讓百姓自發識字,簡單發一個識字課本肯定是不夠的。不光需要新軍派兵作為教師,還需要獎賞,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好在現在並沒有出征的計劃,匈奴人正被劉琨牽制,也無力南顧。所以自己只是固守一地,軍糧倒並不緊缺,用來鼓勵百姓識字,倒也並非壞事。至於待百姓識得一些基本的文字後,就會知道識字的好處,光是看懂官文,就能不受士人的誆騙。
何況桓景的目的,不光是在讓百姓識字上,還在於甄別自己治下,還有無賢能之士。所以在初試之後,對於多半是寒士的優勝者,自已還會再親自過問一遍。
長期來看,自己徵召官吏肯定不能侷限於新軍一處來源,所以關鍵還是在於讀書認字。那麼這次識字測試,也算得上是一次小小的科舉。百姓若是能認識到讀書識字還能入仕,估計會更加踴躍得開始學習知識。畢竟做官對於古人可是天大的誘惑。
不久,不光洛陽,其餘三郡亦收到了類似的帛書。只等著一個月的期限一到,五月冬小麥收穫之時,桓景就能拿出剛剛割下的麥子,贈予飽學之士。
網已經投下去了,就看自己一個月後能不能撈到一兩條大魚。檢視完最後一批帛書成功傳送的訊息,桓景高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