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三勝三敗,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夫華夷者,首患在匈奴。若論兵甲之強,土地之廣,刺史誠不及漢國十一。雖然,刺史可勝者三,漢國可敗者亦三。”
居然還搞了個三勝三敗,這讓桓景不禁想起郭嘉的十勝十敗論。
要和匈奴漢國作戰這件事,新軍自上而下都心知肚明。先前進軍幷州,遷回了不少當地百姓,將士們早就知道了匈奴軍隊的底細;後來南征荊州,又掃平了後方的不安定因素。現在最熟悉,也是唯一接壤的敵人,正是漢國。
然而憑藉當下的實力對比,談論向漢國擴張,無異於以蛇吞象。能拿下洛陽,還是因為駐守於此的劉粲無能所致。而到了當初和劉曜軍隊在幷州正面對壘的時候,新軍連劉曜的一支偏師都沒能吃下來,其軍精銳如此,桓景自然不敢小覷。
不知道這個大言不慚的答題者,為何會得出這樣驚人的結論呢?
“夫夷狄者,亦不得一而論之。石勒領雜胡逞師於河北,雖曰君臣,實則並立之諸侯,不聽平陽調遣者久矣。氐羌之民與胡虜原非同種,疑隙自生。而偽朝之內,叔侄兄弟者交相構陷,其亂亦不遠矣。倘其自害,則土崩瓦解,有類八王之亂。此其敗一也。”
“永嘉以來,中國屢敗,非戈矛不利,兵馬不強,弊在內耗。自永康、永興之亂以來,中原喪師者不啻數十萬,其中多精兵勁卒,故胡虜方得乘其隙。而北境之州牧,如劉琨、王浚者,睚眥以報,鋒銳相對者,至於今日。今刺史東與祖逖友愛,南征克捷,荊州亦不復憂矣。此為刺史勝者一也。
考生敏銳地發現,漢國的內部並不團結。首先平陽已經對石勒失去了控制。而對於內部,劉乂與劉粲的矛盾愈演愈烈,估計不久就會爆發。能對匈奴內部有如此深刻的理解,這必定是一個久歷北境之人。這讓桓景不禁對考生的身份好奇起來。
同時,文章點出,自從永嘉以來,中原對漢國所以屢戰屢敗的原因,不是在於軍事上的問題,而是在於中原之人自己並不團結。所謂永康、永興之亂,就是後世所稱的八王之亂,中原各勢力正是在此耗盡了精銳,所以才讓劉淵鑽了空子。而現在桓景的東面南面都是友好的勢力,至少後方是不必擔心的。
第一個角度,談的是後方的團結。
“賊酋劉聰殺伐過甚,士卒酷虐,百姓患之。昔克兩都而不能守,皆以治理乏術。況其於境內,以屠各為尊,非止晉人,雜胡氐羌之類皆為其下,不堪驅使。此其敗二也。”
“夫征伐之事,在足兵足糧。王浚貪暴,橫佂暴斂,不知存恤;劉琨惑於小人,長於懷撫,而短於控御,此二人者,為政紛擾,士民流散,糧草乏繼,故久未能平虜患。今觀司州五月刈麥,一境之內,軍民不擾,百姓繁息,兵糧足備,此刺史勝者二也。
在考生看來,漢國早因為之前的殺戮大失民心。而且非但不能團結晉人,治下的雜胡和氐羌也因為被匈奴本部壓迫而離心。所以即使軍事依然強勢,但卻守不住攻下的地盤,就更別談治理了。
而久居北方的王浚、劉琨都沒有關注農事,為政也多有可指摘的地方。所以其治下百姓無法安心農作,大量逃散,糧草也就供應不上。而此人至少五月就來到了司州,觀察了刈麥的全過程,對於司州為政多有誇讚,當然,也不排除是他在恭維。
第二個角度,談的是內政的治理。
“劉聰僭祚以來,初嘗自強,故多有克獲。至其焚掠京師,西破長安,志得意滿,居然天子矣,不復有盡取天下之志。終日耽於酒色,擁美人,服丹藥,其壽不永。而劉粲庸碌紈絝之輩,何足為憂?此其敗者三也。
“今刺史居於一隅之地,地寡而軍孤,然軍民自下而上皆懷安定天下之意,故百折而不能撓其心。若劉聰暴卒,逆胡內亂,刺史親率一軍出孟津,直指平陽,百姓苦逆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