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5章 官道行走之權,大明皇長孫!,執筆見春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若是今年能夠完成,明年開春,就能只能進行播種,到了夏收,對於咱們大明來說,那便是完全不同。”
“咱倒想看看,到了那個時候,誰還敢犯咱大明,那些草原蠻子,哼!”
朱英沒想到,老爺子的魄力,如此之足。
其實朱英覺得,哪怕是兩年修成,都算是非常迅速。
畢竟這是大明,不是後世,沒有機械裝置的情況下,只能靠著人力開幹,效率自然要慢上許多。
至於徵召徭役,肯定是無法避免的,這麼大的工程量,招人估計都招不夠。
不過到時候即便是徭役,雖說律法上來說,不用官府掏什麼錢財,但朱英也會付給其他勞力同樣的工錢。
最簡單事實,一旦人數過多,肯定會影響到農田的收益,哪怕有賦稅減免政策實行,也會給不少本就掙扎阿子溫飽水準的家庭,雪上加霜。
只是這個錢財,若是全由群英商會承擔,屬實過於龐大了。
還有水泥廠,建高爐,招工匠,挖石灰岩,包含運輸等等一系列的開銷。
可以說這一條官道的建設,足以將現在如日中天的群英商會,直接拖垮。
不過對於來錢的門路,朱英這裡小伎倆還是挺多的,照葫蘆畫瓢,總還是要會幾分的。
“爺爺,官道的建設,自然是越快越好,但是孫兒曾經衡量過,徭役來的勞力,幹活不賣力,往往十個抵不上一個招來的。”
“若是有相同工錢的補貼,那自然就幹得賣力了。”
“至於所需花費的錢財這塊,孫兒倒是有些想法。”
朱英開口說道。
朱元璋聞言,問道:“大孫說來聽聽。”
朱英道:“有言是修橋度人過水之界,鋪路行大道之基,善發於心,鋪路大功德,修橋無量功德。”
“既然這官道有著大功德,自然不能是朝廷獨享,多少也該是分潤給當地一些地主豪紳。”
“孫兒建立,每過二十里地,修建一座功德碑,用以記載那些對於官道有所捐獻之人。”
“且若是有所捐獻,在不影響官府行走,亦或是軍隊行軍,其三代五福內,可享官道行走之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