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0章 老朱的長遠佈局,大明皇長孫!,執筆見春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

“吾當時雖年幼,卻依然記得那人才之名目上,歐御史極為靠前。”

“然而便是宗族親友,也無人得知歐御史之蹤跡,最後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今日看到歐御史精神矍鑠,吾深感欣慰。”

“只是心中疑惑,為何當初歐御史不肯入大明共事,是有何等難言之隱嗎?”

歐安名的名聲,可是比之現在翰林院的劉三吾,還要來得更為厲害。

畢竟當初在蒙元那般情況下,歐安民依舊可以做到公平公正,為漢人謀取福利,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自己從政的能力。

這樣的人才對於最初成立的大明來說,是極為渴求的。

尤其是作為御史大夫。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更是相當之重要。

如果當初歐安民效忠大明,到現在至少也是個都察院都御史,正二品。

歐安民聞言,輕輕一笑,看了看大明這邊大臣們一眼後,這才平靜的說道:“哪有什麼難言之隱,不過是前朝舊臣,又何必再忠新朝呢。”

“老夫年歲也大了,心思比較直接,不想做那服侍兩朝之人。”

“曾經年少,吃的是元朝的飯,讀的是元朝的書,當的也是元朝的官。”

“不管別人是如何看的吧,反正老夫這年歲也大了,半截身子入了土,沒必要再去想那麼多了。”

這一番話,很清楚的表明了歐安民的想法。

簡單點說,就是他的心思,還是在於蒙元。

從其稱呼上,便就可以看出一二,只有真正心慕蒙元之人,才會按照曾經的稱呼為元朝。

這樣的情況,其實就現在而言,並不屬於特例。

蒙元自建立起,一共存續了九十七年,也就是常言的胡無百年之國運。

按說蒙元是典型的異族統治,滅亡之後,長期被壓抑在社會底層的漢人,應該是

“翻身農奴把歌唱”“載歌載舞謝朱明”。

但實際情況卻少許有些出入。

元末潮州路總管王翰,是個純正血統百分百的漢人,可是在國破家亡之後,懷著“報國每慚孫武策,匡時空草賈生書”的悲憤之情四處逃亡,最後甚至寧肯自殺也不事二主,投效大明。

留下了“寸刃在手顧不惜,一死了卻君親恩”的詩篇。

這和現在的歐安民有些相似,畢竟出生在元朝,吃老元家的飯長大,有著感恩念德的心也算是正常。

可是元代詩人戴良,卻是個的徹頭徹尾貧下中農,即便是有這讀書的能力,然家裡頭可算不得富裕。

蒙元滅亡後,也對大元朝念念不忘:“風塵澒洞遺黎老,草木凋傷故國秋。”

後來朱元章找他出山做官,這哥們不從,居然死在獄中。

類似的詩人還有王逢。

對於朱元章,一直稱呼為南朝天子,其下意識就是竊取了元朝之人。

洪武七年的時候,買的裡八剌,也就是元順帝嫡孫,被朱元章冊封‘崇禮候’,而後被遣返蒙古,也就是北元時。

王逢還特意作詩:“火流南斗紫垣虛,芳草王孫思愴如。”

買的裡八剌是洪武二年,李文忠攻陷應昌時抓到的,也正是因為這個關係,所以李文忠才得以冊封公爵。

這才有了今日的曹國公李景隆。

而這曾經的買的裡八剌,便就是現在的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也稱作額勒伯克可汗。

蒙古人的名字,向來是比較多,這是各類翻譯的緣故。

殺人如麻,剝皮充草的老朱,當然不是這麼好心。

洪武二年的額勒伯克只有七歲,朱元章封了侯爵,賜給宅第,還安排儒家名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巫女之盲眼太子妃

風清雪

穿越之我在綜影當特工

燕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