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4章 皇太極死,孫傳庭瘋,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嚴雄軟禁了姜氏兄弟和左光先,淘汰一批老弱病殘,砍了一波老兵油子和家丁老油條,大量的軍官都被安排囤田,最後得到精兵八千,馬一萬多匹,其中左家就有三千兵馬,四千匹馬,相當富有。
接著就是老套路的整編,大力提拔新軍官,士兵分軍官的田,然後囤田,發餉,提高伙食,一系列操作下去,再加上嚴格的訓練,連發半年的餉,半年不到便全部變成忠於丁毅的精兵。
此時丁毅的爪牙已經公然揮出,毫不避忌的到處搶地盤,搶兵源。
崇禎十五年吞大同鎮,得精兵八千,囤兵兩萬多。
崇禎十六年吞榆林鎮,得精兵八千,囤兵兩萬多。
兩鎮囤田被丁毅佔了就有幾十萬畝,加上沒收的銀子等財物更不計其數。
姜家左家數十年經營,全都歸了丁毅。
丁毅在這邊吞兵搶錢,另一邊的滿清也在狠命的打擊大明。
因大明各地兵馬不敢動彈,號稱四十萬精兵,卻連一箭都沒有射出來。
加上丁毅的兵馬按兵不動,滿清到處肆虐,足足在明國境內呆了八個多月,十一萬清軍還在沂州(兗州劉澤清地盤內)放馬休整一個月,如同在自己家中一般。
說來也奇怪,沂州隔壁就是丁毅的青州地盤,清兵好像眼瞎一樣,就是在沂州搶,不往青州去。
事後,大量兗州百姓往丁毅地盤跑,連他們也能看出來,丁毅的地盤,連清兵都不願意去。
其實剛進關時,阿濟格也想著按皇太極的想法,遇到丁毅的兵馬就大打一場,甚至想打進山東丁毅腹地,也有過考慮進攻登州。
但後來他們仔細研究,覺的丁毅守的地方真不好攻,丁毅在山東經營十幾年,縣城是別想打進去了。
搶掠丁毅的老百姓,固然能發瀉一番,但若引得丁毅和他們死戰,堵他們的路,實在不值得。
因為自從入關後,丁毅的兵馬到處避讓,也不挑戰他們,更不堵截他們,明顯在放水。
阿濟格搶的這麼高興,自然不願招惹丁毅。
他們這次進關的第一任務是搶東西,如無必要,自然也不願意開仗,特別和丁毅開仗。
於是雙方形成一種自然的默契,滿清不往丁毅地盤去,丁毅的在各地兵馬,按兵不動。
最後,滿清在高高興興搶了八個月後,終於搶掠累了北返,於崇禎十六年七月從原路出關。
此時他們車駝綿延300餘里,渡盧溝橋時歷時幾天尚未過完,明將劉澤清、唐通、周遇吉、黃得功、包括沉世魁等勁兵勐將都集中通州,從早到晚,閉城不出,還編造“捷報”給崇禎帝。
等到清軍出邊,唐通、白廣恩等合兵進攻,想劫點人口財富回來,結果被殺的大敗。
此次清兵入關,最遠到山東,連破兗州各地。共攻克三府,十八州,六十四縣,八十二城。魯王朱以派自殺。樂陵、陽信、東原等諸王皆死,朱明皇親被屠戮一千餘人。俘人口四十六萬,獲金二萬三千餘兩,銀二百六十萬餘兩,牛馬等四十萬餘頭,珍寶緞匹十萬餘,各種財富資源裝了數千車。
這些還只是上繳到滿清國庫的財物,至於兵將們私自搶到,收藏的,都沒有計算在其內。
原本國內情況很糟糕的皇太極,經過這麼一下回血,終於情況好了很多。
清兵再次大勝,更加的鄙視大明朝,加上丁毅在遼東咄咄逼人。
滿清很多文武大將們,都要求打下山海關,徹底打通與大明的路。
只要能打下山海關,佔住之後,以後隨時想進關就進關。
但皇太極和原歷史上一樣,他還是堅持即定國策,不願意打山海關。
由此可見,皇太極之前屢次想和大明議和,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