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6章 橫跨太平洋,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玩意,最多能拖幾節車廂?”有人問。

“理論上可能拖幾十上百節的,當然,要看動力夠不夠,我們現在還在進行汽缸的改進,增加動力,和時速。”

張保明說的略有點多,拖太多了不好控制,肯定會翻車,正常有個十幾節就算不錯。

“來,大夥先坐,試試,試試。”丁毅哈哈一笑,不過為了防止出生意外,所有內閣分兩次坐。

嗚,隨著鍋爐燃燒,濃濃的黑煙沖天而起,火車很快動了起來。

五百米還是很短的,時間一會就過去,大夥意猶未盡,紛紛讚歎。

不錯,不錯,坐完後現場一致好評。

唯一的缺點還是速度有點慢。

但這個不急,可以慢慢改進,歷史上的火車,也是越來越快。

原歷史在1876年7月3日,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窄軌)建成通車,那臺英制名曰“先導號”的蒸汽機車(機車總重量1420kg)時速為24—32公里,為我國第一臺外國蒸汽機車。

現在丁毅的火車已經有10公里的時速,相信用不了幾年,就能達到二十公里。

現在要提高火車速度,就是提高鍋爐壓力。

布來士.帕斯卡則用法語道:“我看用煤的情況下,機車的熱效率比較低,要是有其他燃燒可以代替,能提升熱效率,速度還能增加。”

丁毅雙掌相擊,啊呀,我怎麼沒想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蒸汽機車由於熱效率低,已大部分被熱效率高的柴油機車和電力機車所代替。

原本使用柴油的內燃機要到二十世紀初才開始研發,但現在丁毅手上就有柴油,也是全世界各國第一個重點利用汽油的皇朝。

“你們可以分幾個出來,往這部分發展,內燃機,用柴油燃燒,熱效率更高,動能更強。”但丁毅也不懂內燃機,只能說是燃油(柴油)在汽缸內燃燒,將熱能轉換為由柴油曲軸輸出的機械能。

事實上這並不用來直接驅動動輪,而是透過傳動裝置轉換為適合機車牽引特性要求的機械能,再透過走行部驅動機車動輪在軌道上轉動。

這對技術要求就更高了,顯然目前還有點困難,科技司下面的重點還是提升蒸汽動力,同時展開對內燃機的研究。

第二天上朝,內閣就提出了修建鐵路的設想。

大乾的第一條鐵路,準備從京城,修往天津衛和天津港。

大乾京城的很多貨物,都是從天津衛水驛道和天津港海口進入。

京城到天津港現在大概是三百里左右,到天津衛更只有兩百四十里,都不是很長,可以當個試點。

一旦鐵路修成,就算以現在二十里的時速,從天津卸下的物資,一天之內就能到達京城。

而以前天津的大宗貨物從港口運到京城,最少需要五天左右,這還是要有馬車的前提下。

若沒有馬車,僅靠人力推車,則會更慢。

這條鐵路修成,外地和國外的人和貨物進入京城將變的更快捷有效,對京城的人來說,是巨大的好事,內閣估計,京城的物價,可能因此而降低一些。

但這個時代修條鐵路可不容易。

很快有大臣問,這得要多少人,多少錢?多少時間?

內閣首輔呂大器回道,需動用民夫三萬,大概要兩年時間,耗資兩百萬兩。

群臣驚歎,小小的一段鐵路就要這麼多,將來通到全國各地還得了?

當然,呂大器也說了,這是第一條,肯定投入比較大,造的比較慢,有了經驗之後,後面能降低投入。

仁德七年五月,朝廷經過商議後,第一條鐵路京沽鐵路準備開建。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