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5章 不忠不義,應盡殺之,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遼東鐵騎號稱鐵騎,但到了現在,也沒有做到人人帶鐵甲。
普通軍士能有件鎖甲算不錯了。
那怕是清兵那邊,現在也無法做到人人帶鐵甲。
這是對鋼鐵產量,工匠數量,工人能力,全面的考驗。
吳三桂聽著眾人議論紛紛,緩緩道:“陛下已經身死,又在死前封了丁毅為王,還下嫁公主。”
“徐敷奏說,他就是丁毅的人?”
傅文元點頭:“不但他是,天津總兵沉世魁也是,他親口以對我們說,他們全軍到天津,與沉世魁集合,聽丁毅的命令再行事。”
“特孃的,這丁毅得有多少兵馬?”有人叫了起來。
“山東總兵王衛忠也算他的人,他自己在大同任總兵,還有他起家的旅順和皮島俱有兵馬。”
“這傢伙的兵馬加起來,豈不是要有十萬?”
嘶,全場所有人倒吸口冷氣。
吳三桂的腦子瘋狂轉動起來,此時已經到了他們吳家生死存亡之際。
大明要亡了,李自成崛起,但他更知道,丁毅也不是個好東西。
當年平孔有德之亂,丁毅打仗的本事就讓他很是佩服,兩個時辰之內,說打下登州,就打下登州,但這還是小事。
大明其他明軍不瞭解丁毅的本事,吳三桂是深有體會。
丁毅在旅順一線,在十幾年的時間裡,長時間壓制清兵,到最近這幾年,清兵都不敢去主動進攻,可見丁毅有多強。
吳三桂他們所謂的遼東鐵騎,遇清兵一次敗一次,只有丁毅屢戰屢勝。
這個天,真的要變了。
如果說,京師劉宗敏沒幹這麼多事,吳三桂還要好好考慮,是李自成強,還是丁毅強。
但現在,他已經不需要考慮了。
“我意已決。”吳三桂赫然道:“先打破唐通兵馬,再退回山海關。”
眾將紛紛點頭,這是當下最好的辦法。
“丁毅肯定會和李自成打起來,看他們誰厲害。”吳三桂嘿嘿一笑,當下下令,全軍出發,先打唐通。
可憐的唐通,和原歷史上一樣,一心來招降的,更沒想到吳三桂會打他。
吳三桂全軍一個衝鋒,唐通都沒來的及整隊,傾刻大敗,僅帶了幾百家丁亡命而逃,八千兵馬被吳三桂收降。
唐通的兵馬也基本是遼東兵,都是和吳三桂他們認識的,投降的比鬼還快,這樣打完唐通後,吳三桂的兵馬一下了漲到兩萬多。
他立馬下令全軍回營,直接回山海關。
山海關那邊,還有山海關總兵高弟一萬兵馬在,還有囤兵三萬多。
歷史上,高弟那四萬人加吳三桂現在的兵馬,就是最後和李自成決戰的兵馬。
吳三桂一邊帶領全軍後撤,往山海關,一邊又讓傅文元帶人,前往天津,再次約談徐敷奏,打探丁毅的意思,試探丁毅的企圖。
因為之前傅文元去的時候,京師還沒陷落,崇禎還沒死呢。
這時,夷丁諸將表示不服,巴克勇,克什圖,勐克圖三人表態要跟著傅文元去看看所謂的比巔峰遼東還要勐七分的大明兵馬。
傅文元哈哈大笑,帶著他們一同前往,並且是一人雙騎。
永平到天津大概也是兩百多里。
他們這次去的人多,帶著一些鐵甲鐵騎,湊了有三百人,六百匹馬,跑起來也是聲勢逼人,有炫耀吳三桂兵威之意。
四月十四日,傅文元和巴克勇他們進入天津境內。
他們是沿海邊走的,這天正好走到北塘口附近,往前就是大沽口。
但眾人經過北塘口時,迎面也是數百精騎過來。
前面路口兩邊還站著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