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9章 兵臨城下,說話才會有道理,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時,經過水師三次運輸,丁毅的一萬六千兵馬都已經到了朝鮮。

其中江華島守軍是阮思青水師一營1千人,和西勞經水師三千,步營常建剛兩千人,共六千人。

其餘各部一萬人,現在都在輪流下船集合。

因為人多還有馬,用了兩次才從江華島運到花水碼頭。

3日丁毅把戰場選在新嶺山附近,並根據這山的大小,帶了九千步兵。

新嶺山下面左側是後世的仁川大公園,右側是愛寶博物館,眼下兩邊都是樹林,後世也是公園,植被無數。

丁毅的兵馬往半山腰駐紮。

朝鮮軍來攻,需仰攻上山。

有軍將問,為何不與朝鮮野戰?

上次在日本也是守,這次又是守?

丁毅道,朝鮮人還不如日本人,如果野戰,一波打敗他們前鋒,可能朝鮮就全軍撤退逃跑了。

原歷史上後金征伐朝鮮也是,後金圍住南漢山城,和打大淩河一樣,圍點打援,朝鮮兵來一波被打跑一波,後面就乾脆不來了。

後金其實沒殺傷多少朝鮮兵。

丁毅這次打算重創朝鮮,儘快逼朝鮮坐上談判桌,只有和打日本的招數一樣,引他們來攻,然後重創他們的大軍。

若只是小小的打敗,朝鮮人一敗就跑,沒有傷筋動骨,丁毅很快就會陷入漫長的追擊戰中。

一旦深陷朝鮮戰場,那就完全違背了丁毅打仗的目的。

他決定再守新嶺山,朝鮮人必然會和日本一樣,聚集更多的兵馬來攻。

到時一戰定鼎,重創朝軍,丁毅能在最短時間,結束徵朝之戰。

眾將聽完,俱感覺有道理。

於是丁毅下令全軍每人帶了十天口糧,前往新嶺山。

若朝鮮軍不來決戰,或只圍不攻,他們就撤向花水碼頭和江華島,引誘朝鮮軍來攻。

這邊距離花水碼頭才十二公里,距離江華島才十四公里,跑步的話,幾小時就到了。

新嶺山高七十多米,山頂有水塘,是個低山長方形形狀。

水塘邊還有個小廟,他們兵馬上去後,發現這廟裡有個老和尚還講漢語。

丁毅佔了他的廟當指揮部,給了老和尚十兩銀,送他們下山。

他還是老套路,所部九千步兵守山上,張經帶一千騎馬在山下,藏於仁川大公園裡的森林中。

因為感覺朝鮮比後金軍好打,丁毅也沒死命做工事,也怕做完工事,朝鮮軍不來攻就浪費了。

稍微讓人裝了點沙包,挖幾條溝,上面覆蓋木板(或砍下的樹)和沙包,人就躲在溝裡,防炮擊和弓箭。

這種工事比較簡單,先挖溝,再在溝上覆木板,再蓋沙包。

就是山上比較難挖,但總比沒有工事好。

7日,朝鮮經過君臣共商,正式決定和明軍開戰。

經過動員,他們結集了多達六萬大軍準備越漢江,來尋明軍決戰。

李倧其實也不想和東江兵打,他心中是想和丁毅合作的,但架不住那些主戰派的叫囂。

而且丁毅先佔了江華島,又要求大量的糧,實在是羞辱人,李倧也沒辦法,心想打一仗後,對臣民們,也有交代了,也讓丁毅,不敢小瞧咱們朝鮮人。

此次集兵,有平安使兵司柳琳人,江原監司趙延虎人,左兵使徐完人。

三部兵馬皆是朝鮮精稅,其中柳琳是朝鮮名將,裝備了大量的鳥銃,號稱朝鮮最強的火器部隊。

三部兵馬,由名將柳琳指揮。

8日,六萬大軍渡過漢江,忠清水使姜晉昕想帶部下水師到江華島尋東江兵水師決戰。

柳琳斷然否決,說:“只要咱們陸路打敗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