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章 剌蝟之城,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

據說當時燒的青磚,就是用的南關口前面的河中挖出的河泥。

原本的金州城是個“亞”字形的小城,明朝於1561年又新增了四個角臺,城門前有條四米多寬的護城河,還沒有甕城,歷史上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才加甕城。

因為是“亞”字形,所以城東西寬560米,南北長850米,城牆才高八米。

丁毅當初進攻時,就是從南門攻進去的。

這城大概相當於十個左右徐大堡,不算太大。

這些天都沒有後金騎哨過來,丁毅這邊也是大膽的在開始修城。

大量的遼民從旅順往金州遷移,兩萬遼民用了十五天,就全部到了金州。

丁毅在城牆上拿著紙,趙大山和張經分開,上面是丁毅畫的圖,建設司鍾鎮奴等各級官員都在看,聽丁毅說。

“就地拆掉裡面原有的所有地基,石頭,堆徹到城門口來,與城門口平齊。”

“從南門,一路貫穿到北門,形成一條貫穿全城的巷子。”

“。。。”諸將面面相覷。

有人臉上都露出滑稽的笑容。

這金州城原本就是個“亞”字形,(沒有中間的兩點。)

丁毅讓人在城門口建巷子,而且貫通南北。

這意味著:“亞”字裡,又建一個小“亞”字。

一旦有人從城門口進來,就只看到一條巷子,沿著這巷子一直走,就從南城走到北城,一直能走到北邊城外。

大夥想著兵金兵氣勢洶洶從南門城門口衝進來,一路跑一路衝,沿著巷子,很快從北門跑了出去,個個都想笑。

丁大人真他嗎的絕了。

“裡面的巷子高六米,比城牆略短點。”

“背後建房子,這兩萬遼民,會有兩千左右就留在金州,住在這邊,在城裡面空出兩百畝地,囤田自用,另留五千精兵。”

丁毅的計劃,沿著城門口平齊,建兩堵六米高石牆,(兩堵牆之間大概四米寬,城門也是四米寬)。

可以並行五六個人。

這兩道石牆貫穿城南和城北,形成一條通道。

牆後再建房,一幢幢連在一起,將士們可以上牆,等於上到屋頂。

更絕的是。

這兩道牆形成的通道,本身和城門口一模一樣是四米左右。

但丁毅要求徹牆時,用鐵剌和青石嵌在一起。

也就是這兩道牆徹完後,牆面上全是匠作局做的鐵剌。

這種鐵剌五十公分長,小手指粗針,前端較尖,到時三十分公在牆裡,二十分公在外面。

牆上密密麻麻全是這種鐵剌,鐵剌有兩米高。

後金兵進來後,就不能靠牆,也不能爬上去,就算爬,也只能爬到兩米。

這牆面簡直就和剌蝟一樣。

到時大夥就站在牆下,對著下面放箭也好,放銃也好,隨意的屠殺韃子兵。

韃子這時只有弓箭能射到上面的人。

所以第一步丁毅要求先築牆(一米厚),築好之後,在牆後蓋房子,房子蓋好後,在牆上也就是房頂上再建射擊孔,主要用來防下面射箭。

時間來的及就用泥磚,來不及就用木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