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4章 旅順全動員,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丁毅還不知道,因為他的到來,差點改變了歷史了,皇太極好懸準備先打過來。

但重要關頭,李永芳在錦州的細作傳來訊息,孫承宗督師遼事,準備再啟修建大淩河。

負責修大淩河的,是祖大壽。

這大淩河城,肯定不能被明軍修起來。

這後果比南關口嚴重多了。

皇太極當即放下進攻南關口的事宜,召集各貝勒大臣再議事。

據細作傳來的訊息,祖大壽眼下在徵發民夫,大概六月份後,收了夏糧開始修城。

後金當即決定,也收了夏糧後,聚兵五萬,先進攻大淩河。

此時出兵五萬,其中蒙古騎兵八千,漢軍一萬五,後金八旗抽兩萬多。

六月,皇太極在後金仿效明朝,設立六部,六部的貝勒全是年輕人,直接受皇太極領導,代善和莽古爾泰的權力進一步被消弱。

六月下旬,皇太極集合後金和漢軍兵馬,同時嚴令李率泰,扎巴帶後金兩個牛錄,蒙古一牛錄,漢軍五千,死守復州,後金大軍出征之時,不得挑釁旅順明軍,若旅順明軍前來,死守不出,違令者斬。

七月上旬,祖大壽帶三萬多人,其中近八千民夫工匠前往大淩河。

七月二十七日,在明軍修了半個月之後,後金兵帶著新鑄的紅夷大炮四十門,從盛京出發,翌日度過遼河,八月一日與被徵召而來蒙古部匯合成軍。

皇太極好好款待了蒙古兵馬,然後分為兩部。

一路由貝勒德格類、嶽託、阿濟格率兵兩萬,經義州屯住於錦州和大淩河之間,切斷錦州與大淩河的聯絡。

皇太極親自率三萬大軍經黑山、廣寧從正面壓向大淩河城。

八月六日,兩路大軍會合於大淩河城下,明軍史上,最慘烈的大淩河之戰打響了。

----

五月份,丁毅就發現後金在南關口附近活動頻繁。

他帶諸將爬了幾座山,用望遠鏡觀察遠處。

眼下旅順已經有工匠開始在學做望遠鏡,相信用不了多久,旅順就能擁有自己的望遠鏡。

這次他從日本帶回來幾個,除了自己留一個,俱分給各營主官。

大夥連著幾天就望遠鏡看到後金在牆外活動,丁毅頓時就感覺到,後金兵可能想打咱們了。

但丁毅指望著大淩河戰事的暴發,所以也不是很急,而且別人來攻,你急也沒有用。

他一邊把兵馬往前移,全移到南關口一線駐紮,二來抓緊時間夏收夏播。

還好,五月份有驚無險,後金兵沒來。

接著旅順進行夏收,去年種了一萬畝小麥,平均畝產大概一石出頭,這樣又多了一萬石糧。

眼下旅順已經有兩萬五千多畝可播種(有大量空的,是播小麥時,田還沒耕出來,有部份種了疏菜。),於是現在可以種下兩萬五千畝水稻,這樣明年秋收,旅順可得秋糧數萬石,極大緩解糧米的壓力。

整個六月份旅順都很忙,一是防著後金來襲,二是搶著播種。

好在一切都很順利,六月中下旬時,所有水稻均播種完畢。

到了這時,後金沒來攻,丁毅就知道不可能來了,肯定在準備大淩河的事情。

丁毅馬上開始啟動下步計劃。

他眼下手上有二十六艘船(原本27,被打沉了一艘。),加上皮島的船,差不多有五十多艘,他讓徐敷奏大力輸入人口,一下子要從皮島接收兩萬人。

徐敷奏自然大喜,他那邊壓力太大了,他這人守成有餘,開拓不足,連毛文龍的能力都沒有,養著十幾萬遼民,真是每天都愁到睡不著覺。

還好有沈世魁在幫他,不然島上很多遼民要餓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