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9章 田多的好處,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點火,再扔。
這是為了防止引信和十人敵一起時,會被不小心點到而爆炸。
丁毅感覺有點多此一舉,但想想,也沒什麼大問題。
看過十人敵後,丁毅表示滿意,但這個十人敵名字不行,他要改名。
“丁大人取個名最好。”李忠義等工匠們笑道。
丁毅想了想:“此物如手中雷,扔出就能炸,就叫手雷吧。”
“手雷?”
“妙,真是妙。”
“丁大人說的真貼切。”
四周一陣拍馬之聲。
妙個屁啊,丁毅心想,我這外形像手榴彈,取名叫手雷,就是因為手雷好聽。
看過扔手雷後,李忠義又帶丁毅看新的引信炸彈。
自有提練出汽油後,加上現在引信的改良,工匠局完美解決了引信炸彈爆炸率不高的問題。
他們在炸彈內部裝入少量汽油,增寬炮彈的引信,降低在空中飛行而掉前滅掉的隱患。
原先的火藥引信在飛行中很容易分散,從而引起滅火。
就要還是粘合度不高,像粉塵一樣。
現在加入硝粉等其他混合物,粘合度極高,別說在飛行中,落地後也不會崩離。
從而保證了爆炸成功率。
李忠義試了幾炮給丁毅看。
並說:“現在基本都能響,難得有一兩炮不會響。”
“最近我們沒打響的,都不是引信質量問題,一個是裡面安裝時粗心大意,引爆室沒有火藥。”
“另一個沒響的,是引爆室沒裝好,中間斷了。”
這樣的話,丁毅的引信炮彈就很完美了,很難再出現不會爆炸的炮彈。
-----
崇禎十三年十一月,濟南城,巡撫衙門。
巡撫劉元,左右布政使夏尚絅、邵捷春,按察使為趙光拚,都指揮使常輝,駐軍大將張其棟、旅順來的文官馬正富等正在一起議事,看眾人的表情,似乎都挺高興。
去年二月濟南收復,當時常輝在負責重建,接著七月劉元到任,然後繼續重建,賑災,先後從附近移民,引流災民等各種方式,充實濟南人口。
經過一年半後,濟南城終於恢復了一點元氣。
現在僅濟南城人口已經達到十九萬六千,接近濟南被屠前的三分之一。
清兵入關前,濟南府全府人口密度是山東之最,全府四州二十六縣總人口大概在兩百五十萬左右,比丁毅的登來兩州加起來還多。
歷史上到滿清入關後,順治末年才恢復到兩百四十萬人。
劉元來後,先從附近兗州府,接著又從東昌府,把兩府整村整村的往這邊移民,充實人口。
經過恢復和統計,現在濟南城人口近二十萬,全府人口為兩百零八萬。
少的幾十萬人裡,有小一半被清兵掠奪後,又被丁毅搶了,分到大員和濟州。
還有一部份死於上次清兵入關,另有一小部份當時就逃往各地。
濟南府人多,田也多,以前在明朝手上時,交稅也是全省最多。
明朝英宗時期統計,全國州府中,稅糧上交第一是蘇州府,二---六名分別是平陽府、松江府、西安府、濟南府、常州府。
當時排第六的常州府的稅糧是七十六萬石,第三的松江是九十五萬石,第一的蘇州是兩百五十萬石。
按這麼算,排第五的濟南府,當時稅糧肯定超過七十六萬,低於九十五萬石,取箇中間,算八十萬石。
丁毅現在在登來兩地的稅糧是一百萬石左右,這還是他清理所有田地後的所得。
可見當年的濟南府相當給力。
但到了明末時,濟南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