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2章 議和之爭,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他格局也不大,估計和荷蘭差不多,想得到西班牙認可,承認他立國,然後大夥劃分地盤,各歸各管。

但崇禎居然耍了他兩次,每次談到一半就變卦。

於是一切按照原來的重演。

崇禎先同意議和,派朗中馬紹愉和參將李御蘭使清言和。

馬紹愉五月到塔山(寧遠前面明軍唯一的堡城),送上明朝敕書。

但皇太極他們一看,感覺這敕書不像真的。

因為崇禎這玩意怕被留下把柄,讓自己遺臭萬年,居然不敢蓋章印。

皇太極當然不幹了,立馬下令攻打塔山。

馬紹愉勸清兵不要攻,清兵不依,還是勐攻。

明軍自然抵擋不住,最後全城除了馬紹愉,塔山守軍和百姓,全部自焚而死,無一投降。

清兵護送馬紹愉出城,又送馬送糧讓他回京。

塔山被破後,駐守寧遠的吳三桂,不等朝廷命令,直接放棄寧遠,全軍退往山海關。(原歷史他還等於京師被李自成攻破才走,這次吳三桂被徐敷奏鼓動後,直接就跑回山海關了。)

此至,山海關以北,明廷所有地方,盡歸滿清,幾十年經營的松錦防線拱手送人。

六月,馬紹愉回京,清致書崇禎帝約以平等相交及歲幣、疆界事,將議和條款密件送陳新甲。

這時崇禎帝也在朝中焦頭爛額。

早先陳新甲曾經不小心把想與清朝議和的事告訴過傅宗龍。

傅宗龍離京時,又把這事告訴過大學士、吏部尚書謝升。

謝升後來看到松錦大敗,就把傅宗龍的話講給了崇禎,崇禎帝召陳新甲過來質問,陳新甲叩頭謝罪。謝升想了想,進言道:“那邊如果肯議和,和也可以。”崇禎帝默然不語。

沒想到,沒幾天,清使鮑承先就來了。

崇禎自然暗喜,趕緊指揮陳新甲秘密進行這件事,於是朝廷其餘官員們都不知道。

後來有言官去拜見謝升,謝升不心說漏嘴:“皇上的意思是主張議和的,希望你們不要多話。”

當然了,謝升也可能不是不小心的,大概覺的皇帝會有擔當,敢做就敢認。

現在疆事大壞,謝升也覺的必須議和才好,你崇禎帝難道就不想嗎?

不料言官一傳十十傳百,個個大為吃驚,馬上紛紛上書彈劾謝升,若崇禎有擔當,這次就直接在朝廷上宣告,這事是我讓謝升乾的,你們服不服都沒用,聽著辦就行,大明朝的命運,或許就改變了。

但崇禎當然不承認啊,立馬把鍋推到謝升身上,謝升於是被罷官而去。

但崇禎還想幹這事,繼續交給陳新甲,再次告戒他不要洩漏出去,可朝廷官員又不是傻子,漸漸大夥都知道了,所以屢屢上書爭議,但是他們都沒有掌握到證據。

他們三天兩頭的上書,怒罵陳新甲,其實就是等於在罵崇禎。

崇禎被罵的焦頭爛額,又沒辦法。

就在這時,馬紹愉回京,帶來清兵議和條件的密函。

陳新甲置於桉上,其家童誤以為是塘報,交給各省駐京辦事處傳抄,這下完蛋了,瞬息傳遍大明全國,連丁毅都拿到一份。

密函上皇太極說,希望大明承認大清國的地位,雙方以現有的地盤劃分邊界。

並開啟通商貿易,大明為兄國,大清為弟國,做兄長的,每年應賞賜給弟弟十萬兩銀,二十萬石糧。(歲幣)。

有一說一,滿清雖然殘暴,皇太極歷史上,這時真是想議和的。

要知道原歷史可沒丁毅,皇太極打贏了松錦之戰後,受迫於盛京的形勢,也很想和崇禎議和。

或許是陳新甲的家童改變了歷史,但換一種想法,崇禎這麼沒擔當,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