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2章 還沒打就跑,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有監軍在逼著,還搶著指揮,洪承疇再沒有什麼動作就恐怕要惹禍上身了,只好放棄原定的穩紮穩打,“逼以車營,母輕戰”,逐步推進的計劃。
7月26日,明軍推進到乳峰山一帶,決戰正式打響。
而清兵這邊,因為濟爾哈朗先敗一場,皇太極又換了多爾袞來指揮。
洪承疇突然改變戰術,讓對面的清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他之所以敢大舉進攻,除了上級壓力外,也是因為他自信在火力上完全壓制對手。
當時,明軍攜帶了3273門的各式火炮。有新式紅夷大炮,也有彷造的佛郎機炮。但大多數是土製的大將軍炮為主。
二十九日,命總兵楊國柱率領所部攻打西石門,結果楊國柱中箭身亡,明軍又以山西總兵李輔明代之。
多爾袞看到明軍有大將陣亡,興奮過頭,下令八旗軍隊發起全線衝鋒。
根據他和明軍對戰多次經驗,明軍的野戰能力很差,總是躲在車陣後方,用各種五花八門的武器還擊。但這一次,清軍吃了大虧,明軍的炮實在太多,這也是徐敷奏沒帶丁毅的炮過來,不然他們將更慘。
清兵被明軍一陣炮火覆蓋,傷亡慘重,多爾袞無奈下令部隊後撤60裡。
清兵又一次敗於洪承疇手下,這時明軍諸將連勝兩場後,都開始有點飄了。
由於明軍缺乏大規模的野戰突擊能力,或者說根本不敢趁勝追擊,清軍得以從容撤退,再次紮營固守,多爾袞向皇太極請求增援。
皇太極聽到訊息氣得流了鼻血。“上行急,鼻衄不止”,他怒火萬丈,率領所有餘下的軍隊,星夜兼程趕往乳峰山。
這樣,清軍當時總共有五萬老滿洲部隊,科爾沁為首的三萬東蒙古軍隊,還有兩萬漢軍,共計九萬人馬參戰。
清兵數量與明軍相比,並不落下風。除了兵力稍少,在戰鬥力和戰鬥經驗方面上,更是超出很多。
為了在火力上與明軍抗衡,清軍孔有德所部的精銳炮兵,兩千魯密銃兵全部帶上了,這也是幾乎是清兵全部的火器部隊,必竟他們大量的工匠已經被丁毅炸死,以後補允將變的極難。
經過丁毅細作的運作,清軍這兩年重點都在造銃上,火炮比較少,雖然在火炮數量上遠少於明軍,卻有26門紅夷大炮,還徵調了大量民夫運輸大炮和彈藥。
清軍的紅夷大炮不僅數量比明軍更多,質量也更好,關鍵是射程比較遠。
增援清軍趕到了乳峰山,皇太極一邊流鼻血,一邊觀察明軍防禦。發現明軍後衛不足,就下令紮營在松山和杏山之間,並且在王寶山、壯鎮臺、寨兒山、長嶺山、劉喜屯、向陰屯、灰窯山至南海口等處紮營。每個營地都深挖壕溝,斷絕交通要道,將明軍全部包圍了起來。
洪承疇看到八旗的陣勢後大驚失色,他知道一定要打破包圍圈,不然自己只有被困死在當地。鑑於明軍普遍守強攻弱的特點,他將主要進攻手段放在了炮兵身上。
8月20日,明清雙方開始了一場炮戰。
明軍這邊雖然有三千多門火炮,但是大部分射程很近,真正有遠端威脅的只有6門紅夷炮。
清軍情況恰恰相反,小型火炮少得可憐,卻有26門重型紅夷大炮。
等炮戰開始,明軍的炮兵陣地上,硝煙四起,震耳欲聾,炮聲隆隆,但幾千發炮彈,都落在清軍營地的前方,真正能打到清軍營地的,則只有6枚。加上炮手久疏戰陣,校準手法很差,沒有幾發能中命中目標。
徐敷奏當時就在現場,看到明軍幾千門炮齊響,聲勢逼人,最後只有六發打到清軍營地,差點吐血。
戰前,丁毅讓他出兵時,他也問丁毅,要不要帶炮,丁毅反問他,你自己看著辦吧。
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