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3章 搶地盤,練新兵,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實發不克扣,全部都是到手的。”

譁,人群微微有點激動,但也只是微微而已,這些錢實在不多。

“戰兵只訓練,不幹活,每天提供三餐,經常有魚有肉,每月實拿到手,一兩銀,有戰另賞。”

軍營包吃,那這餉銀還算可以。

有人動心了。

“隊長多少?”人群中有人問。

“每月四兩。”

“把總呢?”

“月六兩。”

“真的不克扣?”

“誰剋扣誰是孫子,斬他孃的。”

“特孃的,和韃子拼了。”有大漢站出來,看他的衣服,像是把總。

“我也幹了。”又有人站出來。

然後越來越多的人站了出來。

邊上把站出來的人,拉到一邊,有些人看起來就是老兵油子,還有個千總大肚便便,油光粉面的,一看就不像能打仗的,都先拉到另一邊再說。

等把第一批戰兵分出來後,徐敷奏這邊又叫:“戰兵也不是你們想當就當的,若考核不合格,通不過訓練,還會打回來。”

現場一片噓聲。

接著再繼續。

另選囤兵,種田煮鹽,包吃,同樣每人每月五錢銀,但囤田和煮鹽的產出,都歸朝廷(其實是丁毅)。

牛和種子工具,也全由朝廷提供。

農閒和不煮鹽時,需參加訓練。(就是每年抽幾個月訓練他們。)

馬上又有人問,如果天災收成不好,沒有產量呢?

徐道:“一樣發銀,種多少,交多少。”

“把總多少?”有人又問。

“囤兵皆是五錢,不論品級。”

“有魚有肉不?”

“魚肉較少,不如戰兵。”

於是好多人往囤兵去,必竟不要打仗,有些原本走到戰兵的,也想去囤兵。

軍官們則不想去,去了和普通兵士一模一樣了。

然後再道,另選輔兵。

專門築城,築堡,築房,挖坑,運貨,包吃,每月銀五錢,不要參加訓練。

這也是,魚肉不如戰兵。

有些囤兵聽聽,感覺還是要多吃點魚肉,又走回戰兵行例。

這樣徐敷奏他們把薊鎮三萬多兵馬,重新分選,先選出六千多戰兵,又選出一萬多囤兵,還有近一萬多則為輔兵。

其間因為輔兵和囤兵不分官階工資一樣,只有少量管事都由丁毅的人馬擔任,很多軍官沒得到安置,又不願意當戰兵,多次發生騷亂,皆被徐敷奏直接斬殺,再借著訓練的藉口,順勢清理了一批老兵油子。

到當年年底時,薊鎮已經新組三營九千兵馬,分守三屯營,永平,樂享縣。

另有一萬多囤兵,按登州經驗,每一百人左右建一堡,在堡四周囤田,共計囤田二十萬畝。

這邊的田原先就是薊鎮的,但薊鎮歷經總兵沒有一個種田種的好的,現在到了丁毅手上,肯定會提高不少產量。

這邊只種水稻,麥子和大豆,不種紅薯和土豆,但每年丁毅會運來熟土豆和成品紅薯幹,餅給他們吃。

另這邊的鹽場規模沒有旅順大,除了夠他們自己所用外,可以少量供給隔壁其他九邊重鎮。

僅薊鎮經過整偏後,丁毅新得兵馬六千,囤兵輔兵數萬。

薊鎮這邊收支也都比較大。

朝廷雖然徵餉,其實從來沒有按要求能重到。

以往日經驗算,最後到手有十分之一,十四萬銀就算成功。

而糧食全靠自己囤,因為楊嗣昌的策略就是讓各九邊重鎮自己囤田自給自足。

假設朝廷給最終給到十四萬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