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0章 追魂奪命劍,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人?”毛信他們紛紛道:“得多派點哨騎。”

大家都怕被伏擊,張經的騎兵成隊成隊的派出去,最遠放到距離前鋒五里以外。

“讓我想想?”丁毅試圖回憶,記憶中這次入關,清兵打那了?

可他那能記下明朝發生的一切事情,思來想去,都迷迷糊糊的,只記得,好像有個名人死了。

除了孫承宗還有誰來著?

我去,盧象升?丁毅終於想起來了。

盧象升好像就是死在這次入關的,他和孫承宗,孫傳庭等是明末少有幾個能讓丁毅尊重的人物。

孫承宗已經死了,盧象升得看看有沒有機會去救下。

但他記得盧象升死,卻完全不記得盧象升戰死在那的。

那麼,此時的盧象升在哪呢?

早在十月二日,滿清有路鐵騎已接近通州,駐守昌平的盧象升為了遏制其勢頭,決定組織各路將領偷襲敵營,拼死一戰。

戰前,盧象升召見各路總兵,此時營中除了宣府、大同、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外,另有薊鎮總兵陳國威、密雲總兵唐通,前屯衛總兵王廷臣,玉田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等。

諸多總兵齊聚一堂,半個大明的軍將都在這裡,另有太監高起潛隨同監軍。

盧象升當時看到自己帳下滿滿一堂總兵,還是有點激動的,他思索了一會後,便說出自己的戰略:“本督已經決定,三日之後,兵分四路,夜襲建奴大營,拼死一戰。”

此言一出,中軍大帳一片譁然,所有總兵紛紛變色。

盧象升又道,通州一過就是京城,這是大明最後的底線,為了保護聖上,諸軍必須奮勇往前,刀必見血,人必帶傷,馬必喘汗,違令者斬。

諸總兵面面相覷,必竟大部分人都不願與清兵野戰,更何況是夜襲。

但盧象升手上有尚方寶劍,這會是沒人敢哼聲的。

不過營中還有熱衷和議的總監高起潛。

高起潛對主戰派盧象升早就有一肚子意見,又覺的自己善於用兵,當年平叛孔有德打的就很好,很不服盧象升,當場冷笑道:“咱家只聽說有雪夜下蔡州的典故,從未聽說月夜奔襲。試問月光皎潔之下何以偷襲?道路遙遠何以力戰出奇?出奇兵宜少不宜多,若十路齊發,一張皇機密便洩。”

盧象升大怒,卻又無可奈何,只能瞪了他幾眼。

這就是這個時代文臣武將的悲哀,不敢拿監軍問罪,這要換成丁毅,立馬拿出尚方寶劍,叫人拿下高起潛,直接一劍給砍了。

戰前與主帥唱反調,擾亂軍心,這夠砍十次腦袋了。

盧象升要是這麼幹了,後面也不會有分兵的事,也不會被清兵打的全軍覆沒,就算輸了,小命估計也有機會保住的。

他手持尚方寶劍卻不敢動高起潛,這讓諸總兵也看在眼裡,後面王樸他就敢不戰而逃。

但高起潛的破壞不止在次。

而盧象升當時沒管他,繼續分派任務,為各總兵指揮進攻路線,確定人員。

十月五天晚上,老天也助明軍,當晚無月,天空黑雲遮月,光線很暗。

明軍按照上次分配,各路兵馬趕往集合地點,準備進攻。

高起潛這斯不但不配合,還自以為是,善自把原本安排在東北方向的薊鎮總兵陳國威的兵馬調向東路。

感覺古代的夜盲症也沒傳說中這麼嚴重,半夜明軍突營,先頭部隊開戰奏捷,殺入清兵營中,清兵一度大亂,但因為陳國威的後繼兵馬被調走,明軍攻進去後,和當年後金兵攻進徐大堡一樣,沒有後繼援兵,後繼兵馬因為少了,被擋在孫堠,明軍後繼無力,反應過來的清兵穩住陣腳,一個反撲,把這股明軍全給殺了,夜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