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0章 追魂奪命劍,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全軍都有馬,當天晚上,丁毅就到了萊州城外五里處。
萊州城門緊閉,看到丁毅兵馬到了,才有人出來。
丁毅把大軍駐守在萊州城外五里,他也沒進城,派人去了萊州城, 得知萊州兵馬被調走七百到了濟南,還有王衛忠派來的兩個信使騎兵在等丁毅。
原來10月26日,山東巡撫顏繼祖奉兵部尚書楊嗣昌之命,移駐德州(在山東西北部,鄰接河北省)。他帶領一標人馬僅3000名,在50天內被調防3次,兵疲馬乏, 最後才令其專防德州, 原防地濟南由此空虛。顏繼祖鑑於前沿兵力少、戰線長,數次請求增援,而劉澤清、倪寵諸將都逗留不進。
巡安御吏宋學朱正在外出巡,聽到訊息快馬趕到濟南,因為這次建奴四處掠奪,他怕建奴會深入到山東境內(事實證明他沒猜錯,清兵後來真進山東了。)
他到了濟南後,發現城裡居然只有五百兵馬,不由大急,說,這是省防重地,且有藩王,守衛這麼弱,先後上七條奏條上報求援,但都被按住不報, 無人理會。
他一面從萊州調去七百人馬,一面向登萊總兵徐敷奏、青州總兵王衛忠求兵。
徐敷奏現在也是老油條了,自從任登萊總兵以來,他一門心思跟著丁毅,因為也沒犯過錯,加上立過功(上次後金入關,派麾下王衛忠入抵抗後金立功算他一半)朝廷也沒找過他麻煩。
收到求救後,他第一反應是看看丁毅怎麼說。
他是打定主意跟著丁毅走。
而且這時朝廷並沒有調令讓他入衛京師。
萊州的兵馬都才被調到濟南,自然用不到他的兵馬,實際上徐敷奏自己兵馬也不多,就三千人。
後來丁毅告訴他,你就要用要守登州為藉口。
徐敷奏果然以要守登州為藉口,直接拒絕宋學朱。
宋學朱當時心裡肯定大罵徐敷奏的,建奴入關還能打到你登州?能到濟南就不得了了。
要不然他怎麼會把萊州的兵馬調走。
但徐敷奏不出兵,朝廷也沒調令,他也拿徐沒辦法。
青州總兵王衛忠收到命令後,當然也先問丁毅。
王衛忠讓兩個親兵帶了信過來,王衛忠距離丁毅遠,他的信使剛到萊州,正好遇到丁毅。
丁毅拿到信後,看了看後,再信上寫了自己的名字:“我就不寫信了,這上面寫了我的名字,王衛忠一看就明白了。”丁毅這時把信寫了兩個字後交給王衛忠親兵:“你們回去, 告訴王衛忠,可以出兵,但要帶上足夠的糧食,路上要穩紮穩打,不要著急,小心韃子的埋伏,小心友軍。”
“你們複述一遍我說的話。”
“諾,大人。”兩信使記下丁毅的話,又複述幾遍,很快轉身而去。
王衛忠要去支援濟南,從青州到濟南差不多有三百里,他全是步兵,也帶著大車,估計最少十天才能到。
丁毅全是騎馬的,是可以追上王衛忠。
但丁毅不打算和王衛忠合兵。
“清兵不知現在在哪啊?”丁毅皺著眉頭道。
這是他不太願意和清兵野戰的原因之一,這個時代第一時間的資訊獲取難度太大,就算在大明朝主場,他的資訊也很閉後。
明軍友軍全躲在城裡,沒人會告訴他,更不知道清兵軌跡,全得靠他自己打聽和自己的哨騎。
他帶著這麼多大車,最怕被人伏擊。
若清兵知道他的行軍路線,提前在某條路上放上大炮,和上次鰲拜一樣炮擊他,那他肯定要損失慘重。
大淩河之戰最後時刻,皇太極就是在明軍路過的地方,擺好四十門大炮,一字排開,當頭就轟,炸的明軍四萬多援軍到處逃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