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5章 二徵朝鮮,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運一萬石糧跟上,張紳照做。

安谷嶺在南漢山城西北20裡處,距離漢城也就40多里。

他們在漢城東面走,清兵則從是漢城西面過來,暫時不可能碰面。

朝鮮嚮導不明白明軍為什麼不往西去,迎頭痛擊清兵,而往反方向東面去。

丁毅安慰他:“放心,我沒猜錯,清兵一定會過來的。”

嚮導也沒辦法,只能跟著。

二月底,丁毅的兵馬到了安谷嶺,然後讓朝鮮嚮導組織當地百姓募糧,朝鮮嚮導只能照做,三天功夫,又從附近州府為明軍募集三千石糧。

丁毅便帶著兵馬埋伏安谷嶺,每天大吃大喝的等著。

好在這次皇太極出兵較歷史上晚了兩個月,此時進入三月份,天氣已經沒那麼冷了。

再說朝鮮方面。

二月二十七日,都元帥金自點馳啟:“賊兵已到安州。“朝鮮仁祖李倧這才緊急召見大臣,商討對策。

站在咱們現在的立場有點不可思議,就好像清兵入關打到通州了,崇禎才知道清兵進關,簡直不敢想像。

此時領議政金鎏主張火速徵兵,並請仁祖臨幸江華島,但李倧這時還認為清軍不會深入,金鎏堅持請求,此時明軍還沒訊息,李倧開始以為明將丁毅耍他,失去信心,他才勉強答應,但不同意世子分朝。同時奪情起復沈器遠為留都大將,留守漢城。

準備往江華島退。

李倧的逃跑行為,嚴重動搖了軍心民心,“城中士婦跣足徒步,與御駕相雜,父子夫婦兄弟奴婢相離奔走,顛仆道路,哭聲雷震矣”。

未時,李倧及昭顯世子等出發前往江華島,但剛到崇禮門(南大門),就聽說清軍前鋒部隊已抵達漢城西郊的弘濟院,朝鮮訓練都監將官李興業率領的80多人的小股騎兵被清軍擊敗。

原來三月一日時,清軍將領馬富塔、碩翁科羅巴圖魯勞薩、烏拜等人率領前鋒部隊已經抵達漢城。

李倧聽說清軍到來的如此迅速,只好派崔鳴吉前往勞軍,崔鳴吉同清軍前鋒馬福塔等人在漢城外見面,詢問清軍來意,馬富塔等對曰:“我等奉聖汗命,前來與爾王議事。’崔鳴吉曰:‘爾等既來議事,容我等回告我王,以禮相迎。”

與此同時,李倧已經令其子昭顯世子和鳳林大君、麟坪大君和後宮妃嬪、朝臣之老弱者避入江華島。

而李倧等不到明軍前來,連漢城也不敢守,一行人趁機轉進漢城南四十里的南漢山城,原本金染等人的勸說下,他也打算從南漢山城前往江華島,然而清兵後繼兵馬相繼來到,李倧擔心中途被清軍俘虜,聽從南漢山城守禦使李時白的建議,不再考慮逃往江華島,決定死守南漢山城。

此時的進展,基本和原歷史差不多,而唯一不同的時,丁毅的兵馬一直藏在安谷嶺,靜靜的收集著各方的訊息。

他藏安谷嶺有個原因,就是現在的歷史變了,他不知道李倧會不會死守漢城,但不管李倧守漢城也好,退南漢山城也好,退江華島也好,丁毅藏在安谷嶺,隨都可以向三面進發,且路程都在一天之內。

原本他估計李倧收到自己的信後,會死守漢城,沒想到李倧看不到明軍影子,直接放棄,退向南漢山城。

丁毅也是相當無語,他要兵馬要提前出現,清兵說不定就放棄打朝鮮,要麼直接和他幹,要麼就退走。

所以他必須要等清兵圍住朝鮮人再說。

誰知李倧這庸才,沒看到明軍後,以為丁毅食言,直接退向南漢山城。

不過就在他退入南漢山城時,終於有朝鮮信使趕到南漢山城。

信使是張紳派去的,只能單獨面見李倧。

因為這時的朝鮮國內,分兩派,有親清派,和親明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