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5章 二徵朝鮮,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十年(1637年)二月,皇太極比原歷史上晚了兩個月發兵,二次征伐朝鮮。
二月十日,馬福塔、勞薩等率領300名偽裝成商人的清軍率先從沙河堡(今遼寧鞍山沙河街道)出發。
二月十五日,這支清軍渡過結冰的鴨綠江,揭開了入朝戰役序幕。
二月十二日,多鐸、碩託率第二波巴牙喇在馬福塔、勞薩後面2日行程繼進, 兵力為護軍1000人。
四日後,清兵主力前鋒嶽託、揚古利率領3000精騎(主要用於打援)出發。
接著是清兵主力後軍,分成兩路:左翼由豪格率領左翼三旗滿蒙兵攻擊平安道、咸鏡道,掩護側翼(兵馬約五到六千);右翼五旗由皇太極親率從邊境義州沿大路進兵漢城(約一萬)。共計兵馬左右。
再三日後,清兵後軍約一萬人出發,由二順王(孔、耿)押送後勤補給及二順王火器部隊跟進。
全部清軍約三萬人, 分五部連綿不斷越過鴨綠江。
朝鮮軍龜縮各城,不敢阻截,致使清軍前鋒部隊一路高歌猛進,如入無人之境。
皇太極自己統帥清軍主力從鎮江大路經過義州,多羅貝勒豪格統帥八旗滿洲三旗、八旗蒙古三旗和外藩蒙古軍,從寬甸堡突入境內。
皇太極統帥的主力軍從昌城渡江,朝鮮郭山城、定州城陷落,郭山城守將見到清軍勢大,自刎而死,百姓投降,而定州城的朝鮮百姓也沒有抵抗就投降了清朝。二月二十二日,皇太極駐蹕噶山河,同時命外藩蒙古諸貝勒大臣等各率所部兵沿海縱掠,會於安州。
二十四日,皇太極抵達安州駐營,命左右翼兵分兩路出略。二十七日,過順安驛三十里駐蹕。可見, 皇太極採取的策略是從近路直逼漢城。
清軍進軍如此迅速, 而朝鮮對迫在眉睫的危險卻毫不知情。面對清軍的入侵,朝鮮武將根本沒有進行有效抵抗, 更有甚者, 平壤守將竟然不戰而逃,清軍不戰而得平壤城。
此外,朝鮮的軍事其情報體系形同虛設,仁祖李倧直到清軍越過安州城才得知情報。他準備進入江華島避難,但想到明國丁毅帶來的話,讓他死守漢城,左右為難,十分猶豫,每天都在問,明國丁毅的兵馬呢?
崇禎十年(1637年)二月二十六日,丁毅的一萬兵馬,由水師護送,緩緩來到江華島。
當長江1號巨大的船身,出現在江華島守軍面前時,朝鮮守軍驚呆了。
必竟他們這邊從來沒看到過這麼大的戰列艦。
當天丁毅帶著陳有時,肖永秋,何小車,馬躍,袁有才等諸將,全部登島,朝鮮這邊已經準備了大量的糧草和火藥。
其中有一部份火藥都是丁毅在去年底和今年一月份讓船先送過來的。
江華島守將張紳是丁毅的老對手,他趕緊前來相見。
丁毅問其清兵行蹤,一問三不知,只知道清兵入境,打到那,有多少兵力毫不知情。
原來張紳死守江華島,不敢出島,而此時的漢城,李倧在兩天前,才知道清兵過了安州。
這會訊息還沒傳到這裡。
張紳反問,你們何時出發?
丁毅說不急,馬上出馬。
張紳雖然有心去求援,卻也知道憑自己的力量不夠,只能在島上等著。
丁毅也不緊不慢,上島補充了糧食後,又休息了一天,然後帶著全軍,繼續上船,接著在上次仁川碼頭附近登陸。
丁毅讓袁有才帶五百騎兵和朝鮮嚮導往東,遠離漢城,留幾個哨騎在十里外,看到煙火時,再過來集合,袁有才立馬領著騎兵去遊蕩了。
他帶餘下步兵帶了十天的糧食,便在朝鮮嚮導帶領下,前往安谷嶺埋伏,同時要求張紳後繼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