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9章 鋼鐵產量冠絕全明,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朝永樂初年,全國生鐵產量是1800萬斤,丁毅現在僅靠東江一地,抵的上永樂朝九分之一,能不驕傲嗎。
當而明朝生鐵產量最高的應該是嘉靖了吧,當時僅廣東一省全年生鐵產量就達到2700萬斤,全國加起來,肯定都上億了。
之後就好像開始衰退,到了現在崇禎年間,流民遍地,除了廣東江南,到處混亂,不知道全國產量還有沒有5000萬斤。
丁毅這邊現在鐵產量多,所以造了大量的鐵炮,鳥銃,往朝鮮和日本賣,這也是他目前賺錢的大頭來處。
長生島的二十座大鑒爐,目前建成和執行的有十二座,即將建好的有四座,還有四座已經選好地址。
等全部二十座大鑒爐建成,丁毅產鐵的速度又會增加。
而產鋼的速度,就要看工匠有多少了。
工匠越多,產鋼就越快。
丁毅看完之後,順便四處走走,路上攔著一些工人,和百姓問了問。
這邊能稱之為工人的,都會些基本操作,比如汲者,鑄鐵,司爐等,這些人每月有工錢,通常幹十天休息一天,如果中間有事可請假,但會扣一點工錢。
如果休息天不休息,可以抵扣其他休息天,若全年無休,則發加班工錢。
丁毅剛成立匠作局時,很多工人都整天加班,幾乎全年無休,這七八下來,工人們在當地深根,有的娶妻生子,有晉升工匠,生活越來越好,也開始十天休息一天。
丁毅基本每次上各島,都要問問各工人工匠,住的還好嗎?吃的好嗎?有剋扣工錢嗎?
所以很多工人都認識丁毅。
今天他攔住一個工人,看起來才二十歲左右,很是年輕。
“這位是咱們皮島丁大人。”隨從中有人提醒那青年。
青年大喜:“拜見丁大人,丁大人長命百歲。”
“。。”丁毅。
後來丁毅才知道,青年叫徐巍,十歲就和父親一起從皮島來到旅順,當年是阮思青過去買來的第一批遼民。
他父親是鐵匠,所以把他也帶了過來。
但過來後沒幾年就病死了。
徐巍被旅順撫養長大,也學會了父親的手藝,打鐵,很感謝旅順和丁大人。
但他過去考核升匠幾次不成,一直還是工人。
這次見到丁毅,他趕緊問:“丁大人,我能不能去學校學習一下?”
原來丁毅的學校是沒有年齡限制的,隨著丁毅地盤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又分成小學,中學大學,學生年紀要求也來了,現在學校最低七八歲,最高不能超過十八歲。
因為這個年紀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比較強的。
徐巍過了年紀,幾次申請都沒被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