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0章 地球儀和橡膠,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姚新漢知道他開玩笑,也滿臉通紅:“放尼孃的屁,我吞這麼糖幹什麼?”
丁毅拿到手上一捏,滿臉驚奇,再低頭聞聞,哈哈就笑了起來:“這個值,這個值,好東西,哈哈哈。”
原來是天然橡膠。
1493年哥倫布到美洲大陸, 看到當地土族在玩橡膠球,他們看到印第安人小孩和青年在玩一種遊戲, 唱著歌互相拋擲一種小球,這種小球落地後能反彈得很高, 如捏在手裡則會感到有粘性, 並有一股煙燻味。他們還看到, 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濃稠的液體塗在衣服上,雨天穿這種衣服不透雨;還把這種白色濃稠的液體塗抹在腳上,雨天水也不會弄溼腳。由此,歐洲初步瞭解到了橡膠的彈性和防水性,但並沒有真正瞭解到橡膠的來源。
哥倫布把橡膠帶回了歐洲,讓歐洲人認識了橡膠。
但一直到1693年,法國科學家拉康達到南美又看到土著人玩這種小球。
科學家和軍人思維和眼光是不同的,他追根尋底調查這種小球,才得知這種小球是砍一種印地安人稱為橡膠樹的樹而流出的濃稠液體制造的。
1736年,法國科學家康達敏從秘魯帶回有關橡膠樹的詳細資料,出版了《南美洲內地旅行記略》,書中詳述了橡膠樹的產地、採集乳膠的方法和橡膠樹的利用情況,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之後一直到1876年,由英國人威克姆從巴西亞馬遜河口採集橡膠種子,運回英國皇家植物園播種,並在錫蘭(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試種,均取得成功。
此即為巴西橡膠樹在遠東落戶的開端,從此,栽培橡膠業發展非常迅速。
而中國這邊,一直到日本佔領大員後,才開始在大員種植橡膠樹,此時已經過去了好幾百年。
“那人是幹什麼,什麼時候還來?”丁毅連忙問。
“普利爾在的。”姚新漢道:“他這幾天在等一批生絲,採購完生絲們一起去波斯(伊朗)。”
“快把他叫來。”丁毅連忙道。
不一會兒,普利爾帶著一個翻譯來到丁毅面前。
普利兒三十多歲,滿頭金髮,身材高大,外表很英俊。
“普利爾先生,這是咱們的丁大人,臺南城實際的擁有者,真正的主人。”姚新漢向他介紹。
丁毅在翻譯的幫助下,很快和他聊了起來。
“這東西叫什麼,普利爾先生。”丁毅問。
這普利爾據說有兩條船,到處跑著生意,他眼珠轉了轉:“尊敬的丁大人,這東西在我們國家,叫皇冠上的明珠,通常會用來製作在皇冠上的飾品,非常的珍貴。”
丁毅大笑,對翻譯道:“你告訴他,他的兩條船要被沒收了,他居然挑戰臺南城實際的擁有者,手下兵馬十萬,治民百萬的大明朝最尊貴的丁大人,他死定了。”
翻譯一說完,普利爾臉色大變。
“來人,拖下去砍了。”丁毅又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