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0章 大盾,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丁毅接著去鐵爐現場看了下。

上百個男女在工匠的指揮下正在運石,據現場那工匠介紹,這爐子建成後,高達五米,全身用石頭建成,以牛石頭為內壁,簡石頭為爐門,用黑沙(鐵砂)做原料。

這工匠選的地方也挺不錯,遠離海邊,附近有山石,鐵爐在山石中間。

如果用鐵砂練鐵的話,每爐可以裝礦砂兩千斤,一小時出產600斤生鐵,一天八小時就是4800斤生鐵,產量算是比較高的。

但丁毅現在手上沒鐵礦,都是買來的生鐵。

暫時用來練熟鐵,五爐之後,成為熟鐵,再煉九爐,便可以成為鋼。

生鐵只能做頭盔,所以丁毅這次在沈世魁那弄到的大量生鐵,俱要回爐再造,煉成熟練。

要不是他這次登州之行買了蘇鋼,他的魯密銃還要有段時間才能開始練制。

看完鐵爐,丁毅又去兵器部。

這邊主要打製刀箭槍盾和鎧甲。

有工匠十幾人和學徒二十出頭,還有女工縫製甲衣。

明朝時,一副鐵甲用鐵六七十斤,重三十斤,後來改進,目前大部份鐵甲制好後,重二十到二十五斤。

丁毅這邊主要做鐵甲和棉甲,由於他兵少,從第一司開始配備,每具鐵甲後背都有八個字“有進無退,血戰到底。”

戰時,後排的人看到前排,鐵甲上的八個字,定知道自己一定要血戰到底。

雖然現在大夥大部份都不識字,但下一步肯定都要學識字的。

即便現在不識字,看到這八個字,也都知道,那是有進無退,血戰到底的意思。

這邊,每月可產鐵甲十副,速度暫時有點慢。

主要還是工匠少,還有人要做長槍,盾牌,腰刀和其他兵器。

丁毅比較看重的還有長槍和盾牌。

丁毅軍中長槍分兩種,兩米二和兩米六,完全和其他明軍不一樣,也不統一。

大夥當時覺的很奇怪,可看到丁毅說的打法之後,大夥都無語了。

盾牌更是特別,不用常見的圓盾。

長方形大盾,高達一米二,寬六十公分,內有手環,可左手半隻手臂套入其中,中間有活動小視窗可開啟,可放槍,可放銃,左右兩邊有缺口,宜可架槍。

戰時,微微舉盾,離地十公分三十度舉,軍士下蹲,幾乎把全身覆蓋,對方拋射都不可能射到。

士兵隨身帶三截鐵棍,下尖。

戰時,沿盾牌左右兩側缺口以鐵棍插入,可釘入地上,後面再用一鐵棍頂著,釘入地上。

便形成一堵一米二的矮牆,即便騎兵衝鋒,撞上去,必定要頭破血流。

丁毅為了這盾牌,和工匠們討論了好久,這盾牆也是軍中諸將見過最複雜的。

拿起是盾,堅到地上就是牆,但諸將能想到,丁毅要把盾牌做成這樣,肯定有他的打法。

跟著丁毅打過仗的,誰不知道丁大人下作陰險,所向無敵。

本來按丁毅的想法,戰時,明軍的長槍一分為三,可為柱子,把盾牌釘到地上,更省事。

但現在科技不行,這麼做更費時間,一杆長槍都要做很久,所以讓軍士帶三根鐵柱。

目前鎧甲製做較慢,長槍和盾牌優先,必竟可以讓軍士們先熟練丁毅的戰陣打法。

每月可產長槍一百二十杆,盾牌五十面。

接著丁毅又巡視了衣服的縫製,勉勵大夥加班加點,必須要在冬季到來之際,讓全軍穿上棉襖。

看完軍工產業,丁毅還算比較滿意,主要是他前期工匠和物資準備有序,加上登州的補貨,極大的縮短了生產時間。

下一步,就是一邊做生意,一邊召更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