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七章 立碑瀚海,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曆佑明正文卷第三百八十七章立碑瀚海取得瀚海大捷後,李如松沒有因此就直接班師回朝。
畢竟,眼下還是嚴冬,來時已折損駱駝馬匹無數,更減員不少,如今不可能立即就回去,繼續受風雪摧殘。
李如松準備用大嬖只囤積的過冬物資捱到明年天氣轉暖再回朝,而只用重金說動了小隊兵馬冒險回去向朝廷通訊。
而李如松待在這裡後,開始組織人勒石立碑,且對隨軍一起來的海瑞同鄉,萬曆十一年的三甲同進士監軍御史梁雲龍問道:
“梁風憲,你的記功文章寫好了沒有,寫好了,我好讓人刻上去。”
發著高熱的梁雲龍忙把文章從袖裡拿了出來,一邊咳嗽一邊道:
“早就寫好了,只是沒成想還是得了風寒,也就沒來得及交給提督,還請提督斧正。”
李如松接了過來,便認真看了起來,道:“文采不錯,寫的很令人亢奮,以風憲之才,不該只是三甲才是。”
“會試更重經學文章,我這樣愛學震川先生風格的人,能中三甲進士,已是蒙皇恩浩蕩,增加五十進士名額才得蟾宮折桂之機,哪能登前榜。”
梁雲龍笑著說了一句,復又咳嗽起來。
李如松見此忙讓人先給梁雲龍煮一杯熱茶。
文人素來是複雜的,各種人都有,有為個人功業不惜投敵叛國,也有為個人功業敢冒險遠征的。
梁元龍就是一個敢冒險的人,所以才主動報名以監軍御史的身份隨李如松一起出塞。
當然,梁元龍也是不得不這樣做。
因為他是萬曆十一年金榜的最後一名進士,如果他不冒險出關立功,就只能從地方知縣做起,那樣沒準永遠都做不了公卿。
所以,梁元龍需要透過立功的方式來補足他在科舉上的不足。
與楊鎬一樣。
時下,相比於立德,朝廷更重立功之人。
想要的邀名進士也開始漸漸從立德邀名,變成立功邀名。
所謂立德邀名,便是透過諫君參劾重臣來證明自己在道德上忠直敢諫且清正不畏權貴。
而立功邀名,則是在偉大功績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人談到一件大功無法抹掉自己的名字。
梁元龍如果想立德邀名,自然不必冒著生命危險,遠赴漠北,寫記功文章,而在瀚海留下自己的筆墨與名字,只需學歷史上的鄒元標,先彈劾張居正被奪情不對,再彈劾徐學謨等大臣就是。
但現在這一條路走不通了。
他也就只能同楊鎬一樣,用立功的方式邀名。
而梁元龍到底是文人,所以遠征瀚海後,他因為體質還是不如李如松、不他失禮這些人,也就先發起燒來。
不過,梁元龍在看見自己的文章被刻在了碑文上,還矗立在這史書上才看見過的瀚海之濱後,倒也沒有後悔來這一趟,心中頓生豪情,且道:“大丈夫能有紀文於此的機會,縱埋骨於此也知足矣。”
“風憲何必說這話!不就風寒而已,本朝醫道精深,且自改革醫籍制度後,良醫大增,隨軍的都是善治風寒等症的,風憲不至於長眠於此。”
“大不了,我們再待久一些,等明年五月過了再離開。”
李如松安慰了梁元龍幾句。
梁元龍心裡稍寬,且在這時繼續說道:“提督,我們一時也不會離開,不如多立幾塊碑,乃至地裡也埋幾塊,寫明這裡是我皇明之地,這樣將來即便有蠻夷來此毀碑,也不能盡毀,我明人若有後世爭氣者也來了此地,或能透過存檔筆記發現,而重新立起來,不知公覺得如何?”
“另外,時下天子意改舊禮而立新禮,是禮制更復古聖人義,而新禮本意就在於禮下庶人,匹夫亦當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