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五章 密奏天子,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至於考成邊臣,吏部都不再嚴格考成其增加多少邊鎮戶口。”
吏部尚書張學顏跟著說道。
朱翊鈞聽後頷首。
他也知道,因為小冰河氣候影響,北方糧食減產是越來越嚴重的,北方邊民往南遷已不僅僅是吏治是否清廉的問題,而是氣候因素造成的大勢,甚至連許多蒙古人都因為遊牧經濟被小冰河氣候破壞嚴重,而大量逃入內地,或成為京畿流民,乃至有接著明朝開始推行營兵制的機會應募成為大明邊軍的。
“那就編練。”
“對參加編練且執行邊防安保之事的邊民,在編練與預警巡防期間發給補貼,若戰死,也給予撫卹。”
“你們議一下,制定一下補貼和撫卹標準。”
朱翊鈞說道。
“遵旨!”
這時,戚繼光又道:“啟奏陛下,剛才所提只是在加強邊備方面,對民、對夷的方略,對於邊軍還沒提,以臣之見,對於邊軍,需要一位能征善戰之將,能以主動出擊的方式,隨時對依舊有吞我中土野心、而不願接受新禮、接受漢化的個別虜酋進行鎮壓。”
“此將,你們樞密院推誰?”
朱翊鈞問道。
方逢時回道:“臣等推現已回京的徵蠻將軍李如松,他是北兵系邊將,又知北邊邊民軍戶內情,也常與夷丁接觸,其家族更是有不少人在韃靼瓦剌各部經商,有足夠的眼線,比南兵邊將更適合擔當此任。”
“眼下還沒有需要十萬大軍以上的大戰要打,讓他去做這事倒也適合。”
朱翊鈞說道。
“陛下說的是,李如松在緬甸機謀有餘,但明顯統籌不足,以至於讓莽應裡有機會撤到西邊,他完全可以都不用本人去攻達貢,而是策動暹羅揮兵數萬由其指揮,深入洞烏西部結寨斷其後路為妥,臣在其出京前讓其多思如何遠謀,但其明顯胸中韜略還是侷限在求一時大功,而忘為帥當謀大略!”
戚繼光這時言道。
朱翊鈞笑道:“那卿當在其進京後仔細再與他說說此事,天生就有大略的人少,還是需要人帶的。”
戚繼光拱手稱是。
……
李如松此時已在返京的路上,且已到了湖廣嶽州府境內。
而讓李如松為了完成朱翊鈞交待給他的要行到哪裡就要採風到哪裡,然後寫進密奏裡,也就在嶽州府城停靠時,而微服四處閒逛起來。
也因此,李如松得以看見有嶽州府城外有府衙兵丁在摧毀河邊溺嬰塔的一幕,進而問著一渡船船伕:“貴地也溺女嬰?”
“是的呢,不但溺女,還溺男!”
“沒辦法,養不活那麼多人。”
“但現在不一樣了,按兒女多寡決定要不要免役,結果大家不但不溺,反而去四處買嬰回來養!畢竟比起免役帶來的好處,養活幾個孩子算不了什麼。”
這船伕回後就笑道:“我兒媳現在又生了個女兒,我就沒捨得扔。”
李如松聽後便在回驛站後,給朱翊鈞寫密奏說:“朝廷以免役正民風,果有奇效,溺嬰之事大減,嶽州府衙已開始集中拆毀溺嬰之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