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五章 密奏天子,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侍御司。
一排裝有冰塊的銅甕鋪列在朱翊鈞和執政公卿們中間,而朱翊鈞本人這時則拿著鵝毛扇一邊自扇著徐徐清風,一邊問著方逢時和戚繼光:
“你們到底議出了什麼樣的邊防之策?”
“啟奏陛下,按照鄭部堂之意,如今要想避免胡虜進犯,可與三娘子合作,開礦取利,以利鎖胡!”
“蓋因如今邊鎮胡地胡人多貧困者,尤其是和貢通邊貿以後。”
方逢時先稟說道。
朱翊鈞聽後點了點頭:“難道是普通胡民受其貴族盤剝更重?”
“陛下聖明!”
方逢時接著就繼續回答說:“和貢通邊貿後,胡人馬匹和黃羊等雖可以更多的賣入中土,但這些馬匹黃羊也更多的被胡人諸部貴族控制,使普通胡人能私自交換的馬匹和羊群大減!”
“正因為此,很多時候,我朝督撫官還不得不限制胡人諸部賣馬等數量,為的就是避免他們的貴族盤剝自己牧民太狠,而造成遊掠散騎增多,乃至逃入我大明境內為流民,平白增加我中土安民的壓力!”
方逢時在調進京前是宣大總督,所以他對邊貿的事一直是很清楚的。
朱翊鈞這時也跟著繼續說道:“因而,他鄭洛便認為,朝廷可以以與胡虜貴族合夥開採礦利的方式,達到讓這些越發困頓的普通胡人成為有工可做的定居胡人,進而既不易被貴族挑唆著寇邊,也因為定居於礦區而容易被監控,還讓胡人貴族也得了好處,使其也放棄為新禮挑釁皇明的心思?”
“是這樣的。”
“按照鄭部堂的意思,如此一來,即便還是有胡人貴族要鬧事,也難以再糾合起大規模的胡人寇邊,最多不過百餘騎千餘騎。”
“恰好,如今關內的石炭價格年年高升,皆因陛下即位以來,大蘇小民之困,故殷實之民大增,再加上天越來越冷,所以石炭需求一直不減!”
“何況,本朝冶煉之業大增,所以石炭之需求也大增,進而造成石炭也跟著大增。”
“偏偏關外胡人聚居之地,所採石之佳地,故鄭部堂意以生利之法息干戈之事。”
方逢時回道。
石炭便是煤炭。
明朝自景泰後,便開始出現用篩選處理過的煤炭鍊鐵的技術。
所以,方逢時這裡才提到因為大明鍊鐵需求增加而導致煤炭需求增加。
“這倒是個辦法。”
“或可有奇效。”
“鄭洛算是能臣,居然能想到這種互利共贏的法子。”
朱翊鈞點頭說後就看向申時行等執政公卿說:“總的來說,只要富了本國之民,使國無內憂,外部存在的隱患就不是問題,就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甚至完全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陛下說的是,將惠民視為治國之本,便使天下之財不再是定數,如此自可衍皇恩於外夷,施仁義之道,達王化之果。”
申時行笑著說了一句。
其他公卿也跟著附和。
朱翊鈞則在這之後問:“你們樞密院可還商議出了什麼辦法?”
接著,戚繼光則道:“啟奏陛下,還有就是編練邊民!”
“蓋因邊民多為軍戶,他們雖大多已同農民,但大多數守邊抗虜的底子還在,至少能騎馬的還是不少,故朝廷完全可以編練他們為民兵,令其半耕半戰,或者替營兵預警。”
“而因他們大多已失去土地,所以同樣困頓窮苦,編練他們也花費不了多少銀錢,反而可以藉此機會補貼邊民,畢竟因邊鎮生計日益艱難之故,即便陛下即位以來,軍餉發的足,但還是存在軍戶往南遷徙的現象,使邊防人口一年比一年少。”
“這個倒是,邊鎮歷年人口的確在減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