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九章 列名輔畫像於文淵閣,增設內閣學士,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83章 列名輔畫像於文淵閣,增設內閣學士
冬日豔陽裡,焚著沉香的臘梅樹旁,朱翊鈞坐在搖椅上,眯著眼,聽著劉妃撥弄琴絃的聲音,而昏昏欲睡。
而在張鯨來彙報廷議結果後,朱翊鈞更是嘴角微揚,愜意不已。
官僚集團們廷議的結果,無疑和他這個皇帝的聖意保持了一致。
這讓朱翊鈞有種大明的官僚士大夫再次回到了萬曆前十年的感覺。
即不用他非要殺人流血,非要威權壓迫,才能使官僚集團與自己步調一致。
甚至可以說更好。
畢竟沒有作為帝師兼隆慶遺詔任命的顧命大臣張居正隨時監督,他也的確更能恣意一些,而能聽聽絲竹管樂,怡情養性。
當然,官僚集團能再次和他的想法保持一致,皆在於張四維被架空,其他閣臣和張居正遺留下來的改革派文官再次作為了起來。
這些改革派文官,因為受到了朱翊鈞的保護,沒有被言官一一踢出朝堂,也就依舊佔據著各處要職,使得帝國的權力還是在改革派手裡。
哪怕首輔張四維是個貌合神離的。
只要其他公卿還願意照著張居正的路線走,張四維就能被架空。
之前。
只是因為這些改革派文官在張居正去世後,而處於群龍無首的階段,且又不明確皇帝意圖,乃至因為自身也是地主階級而具有懦弱想退縮苟安的一面,才沒有跟張四維對抗而已。
如今,一旦讓他們認識到他們退無可退,只有把張居正改制思想奉為圭臬才能得保平安後,他們自然會不用朱翊鈞逼著就能主動表現出自己進攻性的一面來。
朱翊鈞也不介意他們接下來捧張居正。
畢竟張居正已經去世,被捧的再高也不會對他的權力造成多大影響。
何況,為了這片土地的統治階級不再保守,而寧故步自封也不再改革,甚至主動弱化自己,朱翊鈞都還在主動捧張居正呢。
不像海瑞這種活著就被捧上神壇的人,要不是朱翊鈞願意惠民,張居正的改革也是利於國計民生的,恐早就成了最令皇帝和權臣們頭疼的人物。
而廷議決定不廢考成法,也證明了官僚士大夫的整體意見還是以強化內閣職權、管控言路、加強中央集權為主。
這也意味著,加強中央集權依舊是整個統治集團的趨勢,皇帝也依舊是順勢而為,而不是一個人在逆大勢而為。
歷史上張居正去世後,言官做大,乃至到影響軍國大計的地步,未嘗不是和皇帝自己縱容有關。
但整個華夏總的趨勢還是適合朝權加強。
“既然是廷議如此,就駁回朝臣們所奏,不廢考成,尤其是內閣考成六科之權。”
“另外,下詔,內閣大學士改正五品為從一品,名正言順為國家執政!”
“再增加內閣學士一職,設為從二品,作為大學士屬官,分理閣務,每大學士配一內閣學士,著廷推內閣學士數名,作為將來遷轉尚書與內閣大學士等公卿之備選。”
“且降旨工部,在文淵閣閣北忝造卷篷三間,為內閣學士集中辦公與休憩、存放之所。”
“還有,在文淵閣閣中一間於孔像側加奉先生、高拱、趙貞吉等本朝歷代名輔之像,凡入閣者,既當記古先師之教,也得思今賢良之齊。”
“至於除先生與高拱、趙貞吉外,還有哪些名輔當列像於中樞機要,為後世入閣者標榜,就讓他們廷議去!”
“讓哪些翰林院、國子監、禮部的清流、還有六科的給事中與都察院的御史們去吵,反正他們也喜歡吵吵,正好不必一直盯著考成這件事。”
朱翊鈞也開始向申時行學習,用製造新熱點的辦法來轉移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