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安德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7章 勞力缺少?提倡蒙學,教育、農耕兩手抓!,大軍師聯盟,恆安德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教育體制改革。

穩中有進,循序漸進。

是軍師聯盟專家目前改制的基本方略。

“放心。”

劉辨緩緩點頭:“我明白的。”

咯吱—

馬車停下。

車廂外響起朱彤的聲音:“公子,冶鑄作坊到了。”

劉辨應了一聲,這才從車廂出來。

早有冶鑄謁者韓暨迎上來:“公子。”

劉辨擺手打斷,示意其不必多禮:“怎麼樣,可能造出來?”

韓暨吐口氣,臉色有些難看:“造是造出來了,但距離公子的要求,差之甚遠。”

雖然,自東漢時期開始,便已經有了水車,但其只是汲水翻車,還不算是大型的水利機械裝置,難以將河水運送往更遠的距離。

沒辦法。

劉辨只能製造高筒轉車。

而史料中記載的高筒轉車,最早出現在晚唐,用於灌既水稻。

它是一種具有搬運鏈性質的機械,是現代鬥式提升機和刮板輸送機的雛形。

不過......

這種機械有一定的侷限性。

歸根到底,是因為晚唐時期的技術水平不過關,難以發明出具有一定承載力的滾珠軸承。

而軍師聯盟考慮到要一步到位,因此對於高筒轉車,進行了區域性的加強。

這便涉及到了滾珠軸承。

當然!

軸承是機械的基礎原件。

它的質量、功能,影響著工業的程序!

這是推行工業化最基礎的,若是連基本的軸承都搞不定,那就更談不上發明蒸汽機、內燃機等象徵著現代工業化的東西了。

因此。

軸承這個技術難關,遲早是要突破的。

軸承要求硬度高、耐磨、耐壓,普通的鋼鐵肯定頂不住。

不過,將其暫時用在大量木製的高筒轉車上,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以後需要鋼鐵機械時,再考慮各種合金鋼鐵,亦或者是生產鎢鋼,來滿足要求。

“走。”

劉辨懶得浪費時間,大手一揮:“走,咱們進去瞧瞧。”

韓暨揖了一揖:“喏。”

旋即。

二人進入到冶鑄作坊內部。

劉辨率先檢視了,他們生產出來的鋼珠。

從外形上看,的確沒有現代那麼標準,不過經過打磨,依舊有了標準圓的雛形。

劉辨雙眼緊盯著鋼珠,絲毫不肯放過一個細節,與此同時,內心卻在與專家溝通:

“老師,我感覺這樣的鋼珠,已經很不錯了,怎麼還是失敗了呢?”

軍師聯盟立刻解釋道:“單純一個鋼珠,或許還算可以,但球軸承需要多個鋼珠,同時工作,協同配合,才能正常運轉。”

“一旦鋼珠的誤差大於某個閾值,肯定就不能使用了,所以這是一項相對比較精密的零件,靠工人手工打磨,的確有些難。”

言至於此,軍師聯盟最終給出建議道:“剛才專家給出建議,以目前的條件,可能還是得上機械才行。”

“機械?”

劉辨眉頭皺得更高:“這玩意豈不要比滾珠更難?”

軍師聯盟輕聲道:“放心吧,專家已經有了簡易的規劃,咱們以大規模機械,將滾珠的大致磨樣造出來,然後再配合人公打磨,一定能夠合格。”

“這樣吧。”

軍師聯盟建議道:“先讓吉凱熟練掌握鋼條製造吧,咱們回去以後,便製造簡易的水利衝壓機,腳踏砂輪機、夾具。”

“如果還是造不出來,咱們便退而求其次,將滾珠變成滾柱,這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無限轉職,從小兵到萬人敵

恆安德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