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宋第一火槍隊,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作火藥配方的一個組分,這樣的火藥噴射力並不高,噴出的小鐵砂五六米之外就已經對人沒有傷害。看來,那位密探完全忘了提醒樞密院火藥顆粒化的問題,原先趙興獻上去的火藥配方已經改了不成樣子了。

或許,正是因為工藝達不到要求,所以樞密院乾脆放棄了顆粒化,也因此,槍管變成了竹竿……

趙興咒罵完,正想揪住孫琮吼一吼,回頭一看,原來,當硝煙濃霧揚起的時候,樞密院官員害怕煙霧有毒,早跑的沒影了。

趙興找不著謾罵物件,火大了。好不容易忍著氣將火槍兵訓練了十來日,火槍炸膛事件又發生了數起。趙興忍無可忍,乾脆趁職方司密探不注意,將火藥配方重新換過來。而火槍兵也進行了調整,其中操作最熟練的一百人被當作火槍手進行訓練,淘汰下來的四百人則被當作專業裝填手,平時負責照顧火槍手的生活及後勤,戰時專業裝填。

最終,經過幾輪篩選,定型的火槍還是恢復了趙興心中的模樣,也就是早期的火繩槍:它有一個粗大的支棍支撐槍管,每個火槍兵配備五支火槍,由兩名裝填手輪番裝填,以保證火槍兵能持續不斷的射擊,保持火力密度。

這夥火槍兵的訓練是在極端隱秘的情況下進行了,在此期間還發生兩件事,一件是章惇因為敬獻火槍的功勞,被朝廷重新啟用,可是章惇的官誥竟然在傳遞途中離奇失蹤。朝廷迫不得已,又給章惇發了新的任命,但接下來章惇的表現卻讓趙興懷疑——那官誥失蹤事件是由章惇自己做的手腳。

章惇先是堅決推遲了朝廷的任命——好吧,既然章惇的理由是要贍養父親,朝廷乾脆任命章惇在自己的家鄉蘇州擔任地方官,以便奉養他的父親,但章惇依然拒絕,他還是願以提舉宮觀的閒職做一個鄉野閒人。

樞密院派來的監控人員,其舉動也處處透露出蹊蹺,讓趙興不能不感慨章惇把持兵部多年,潛勢力難以想象的雄厚。那些樞密院官員除了第一次與孫琮一起出現過,而後再也沒去過訓練場。但他們向上峰傳遞的密報封封不落,每次總慷慨的將文稿塞給趙興先審閱。趙興有時把對方的報告改的面目全非,誰知,第二天,那位孫琮竟按趙興的改動謄錄一份,再讓趙興看過之後,當趙興的面將文稿裝入密函,封起來,在當面遞出。

於是,這段火槍的歷史被演繹為:在火槍兵的試驗下,密州都作院工匠不斷改進火槍範本,最終十易其稿,發現目前的形狀最合用,於是定版……

這隊火槍兵是由新來的禁軍組成,它劃入密州團練的序列,卻從來沒有跟密州團練接觸過,一直處於封閉狀態,等到他們都能熟練操控手中的火槍了,又被當作禁軍調回京城,獨留下部分不合格的裝填手,而原本屬於密州都作院的火槍匠工則被抽走不少……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火槍兵訓練三五天後,趙興已經失去了調教火槍兵的興趣,他只隔三岔五的來訓練營逛一圈,自己則忙著各處春耕問題。

山東是個金銀儲量豐厚的大省,宋代國家財政70%以上的金銀出產在山東,宋代,山東金銀豐富到,農民在地裡翻地都能翻出金塊的程度。但每年因此產生的糾紛,也讓地方官操碎了心。

元佑二年這一年間,密州有記錄的因為地裡發現黃金而產生的糾紛有137起——現代,類似的糾紛已經降低到每年一兩起。

關於密州黃金引起的糾紛,還牽扯到一件著名的公案,王安石當政時,認為對地裡拾金產生的糾紛,應該適用於民間盜竊罪。而舊黨則認為國家實行金銀管制,在自家田裡撿到金銀私自昧下,等同於偷盜國家財物,觸犯金銀管制令,應該適用於搶劫罪,也就是死罪判罰。

趙興比較傾向王安石的觀點,認為無論如何,在自己田裡發現出產,罪不至死,然而,這時大宋官員的觀念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