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興突然吟誦起一首自己聽過的猶太歌:“在巴比倫河畔,

我們坐下,想起她,

想起她,就止不住淚,啊錫安!

岸畔的楊柳,

掛起我們的琴,

因為監工想聽個曲兒,

那些擄掠我們的人要取樂:

來,給我們唱一支錫安的歌!

啊,淪落於異國,

叫我們如何唱耶和華的歌?”

這是一首讚美詩,趙興曾在聖誕節時偶爾聽過教堂唱詩班吟唱。當時教堂唱詩班唱的是現代漢語,所以他唱得是現代漢語歌。

他吟誦完畢,那些猶太人有點發呆,他們很茫然,似乎不明白趙興說什麼。

其實,趙興的猜測是對的,這些人確實是猶太人——中國猶太人。但他們離開以色列那片土地已經很悠久了,現代考察發現,這群猶太人甚至連猶太人後續新定的節日都不知曉。

據稱,這支猶太人是在大衛王神廟被毀之後,逃出巴勒斯坦的。現代考古發現,他們或許現在巴比倫做了數千年的奴隸,而後花了數百年逃到南亞,又花了數百年遷往中國。

猶太人是一個凝聚力極強的民族,再過一千年後,當猶太人重新建國時,那些離開民族發源地,在異域漂流數千年的部族相繼返國——無論他們身處何地,無論他們所處的環境多麼惡劣,多麼令人難以生存,數千年過後,他們仍沒有丟失自己的信仰。

但唯獨一支遷徙的部族例外:因為這支部族不幸遷移到了中國。

在世界各地上百萬只遷移部族中,這支遷移到中國的猶太部落絕無僅有地、永遠沒能迴歸祖地,而現代考古發現,他們離開巴勒斯坦後,在巴比倫、在南亞孤島的時候,還與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有交流,但到了中國,他們跟外面的世界再無交流。

連猶太這麼超強凝聚力的古怪民族,都沒能抵抗住中國隨後發生的幾次“民族融合”,徹底的消失在中國的土地上,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民族戰亂多麼頻繁。而中國猶太人的閉塞也說明:即使在大宋這樣的商業社會,古代中國與外界的資訊交流也幾乎為零。

由於這支民族最終消失,所以趙興從不知道猶太人曾跋涉到這麼遠的地方,他見到對方對自己的所唱的讚美詩全無反應,暗自嘆息一聲——其實那首詩還有後半句“若是我忘了你,耶路撒冷,

願我的右手萎縮!

願我的舌頭黏在上顎,

若是我沒有思念你,

沒有眷戀著耶路撒冷,

勝似我最大的歡愉……”

但現在說這些都沒用了,遺忘,有時也是種幸福。

趙興招手請對方進入亭內,重新合攏了馬車屏風,和顏悅色的詢問:“三位,你們找我如此迫切,有什麼事?”

三個人當中,李維思是為首,而“李維”實際上是猶太的部族長“利韋”的音譯,到中國後改漢姓為“李”。這位李維掀起袍子,從袍下拿出了一塊厚厚的布,他望了眼周圍,發現亭中沒其他人,才單手舉起這匹布遞給趙興。

那是一塊帆布——原來他們獻上的西洋布就是帆布。

趙興仔細看完那塊布後,他將這塊布緊緊抓在手裡,抬眼看向面前的三名猶太人。

猶太佬果然不愧為精明之譽,趙興觀看那塊布時的神態變化,能瞞過在場的幾位傻書生,能瞞過擅於察言觀色的廖小小,卻沒瞞過對面的李維思,他的唇角浮出一絲微笑,開口說:“一百多年前,我們向皇帝陛下進獻過這種布,但隨後,朝廷官員認為這種布又厚又硬,做不成衣服,沒絲毫用處……今日,我總算找見知道它的人了。”

“換什麼?”趙興一碰到交易的事,馬上露出了商人嘴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