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二章 東南王出現了,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百七十二章 “東南王”出現了

“虎捷軍三日後移戎抵達,又三十日後,宣毅軍會抵達,你的任務是淘汰老弱,留下精強,而後給他們全面換裝!”趙興渾身酒氣,卻語句清晰的回答帥範的問題。

帥範吃了一驚,尋求確認:“大人說的是虎捷軍與宣毅軍,他們來多少人?”

虎捷軍屬於殿前司步軍,是侍衛親軍中編織最大的軍隊,下轄指揮56名,兵員28,000名。而宣毅軍比較特殊,它是禁軍當中唯一一支分駐各州縣的軍隊,編制也就更龐大了,總共有174個指揮,兵員計有87,000名。

按照趙興與小皇帝的協議,京城三十六軍逐步輪換到趙興轄下各個州縣——這也是宋代特有的軍制,中央軍每年輪換到各地駐紮。他們駐紮在當地的時候,糧草薪水是由當地供給的,這叫“移戎就糧”。而按約定趙興又增加了一項額外的開銷:給移戎的軍隊換裝,將他們變成一支火器部隊。

這種移戎並換裝,是小皇帝對趙興的一種控制手段,趙興只要不想謀反,他就必須接受這一條件。但小皇帝也給了趙興補償,允許他從押錢綱里扣減10%的費用,作為養軍之費。

按照小皇帝的命令,沿海大城市有條件的要開市舶司,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開市舶司,所以10%的費用也不算少,趙興預計了一下,每年怎麼說也能扣下幾百萬貫的收入,再加上海軍的護航與武裝走私販貨活動,預計南洋事務局每年的收入超過一千二百萬貫。

這樣的收入接近西夏的全年財稅收入,相當於遼國收入的三分之一。而後兩者養軍都超過二十萬,故此,趙興有意把他地軍隊擴充到十萬的上限。

虎捷、宣毅兩軍人數多不怕。趙興給帥範交底:“南洋事務局(幕府)開幕後,我準備設定四支近海艦隊,外加三支遠洋艦隊,四支近海艦隊分駐秀州,杭州、明州、泉州,三支遠洋艦隊則駐紮在廣州、廣西。

近海艦隊需要有一百隻船,其中杭州是本部,船隻數量最多。我要求達到七百艘至一千艘,廣捷、宣毅兩軍來了之後,你先把有用的挑出來,而後裁剪部分實力,給官家還回去的時候,廣捷軍有三千到五千剩餘已經足夠,宣毅軍最多剩下一萬,而等我回來。你需要把三支近海艦隊組建完善……”

宗澤站起身來,拱拱手,沉靜的問:“太尉,我當如何?”

趙興醉咧咧的一指宗澤,回答:“沿海開了這麼多市舶司。足夠滿足所有人經營海貿——我在廣州推行官紳一體納稅令,此命令已經經過先皇許可,且新黨以為這一變法確實能增加府庫收入,還能提倡公平。我走後。各州按例推行官紳一體納稅令,具體來說,就是:官紳務農,則按照朝廷法度無需交稅,若要經商,與庶民一體納稅,不得偷漏。”

趙興說話的時候裝醉,宗澤臉上的表情卻很認真。他拱拱手,簡略地回答:“謹遵命!”

晁補之與秦觀相繼點頭:“我等在廣州時,看到你實行官紳一體納稅令,放心,我等知道怎樣實行。”

趙興晃了晃腦袋,似乎想將酒意晃出腦海,正在這時,家僕通報:“童大閣、蔡元長蔡京學士來訪。同來的還有朱家的後生郎朱勔。”

朱家是經營倭國的四大商家之一。在沒有趙興的時空裡,朱、周兩家是經營倭國線路的最大商行。但有了趙興。情形完全不同了,趙興是從物流線路上下手的,他在倭國是一名封建領主,擁有倭國最大的通商口岸長門,而在大宋,更是經營多條物流線路,使得海商們不得不依靠他地物流體系來迅速往全國各地發運貨物,結果,導致原本的倭國四大海商成了依附他而生的小嘍囉。

趙興不認識朱勔,但朱勔的父親朱衝與他有一面之交,他一邊擺手,讓家僕請客人進來,一邊嘀咕:“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