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宋第一參謀會,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處,隨口說:“大多數地形我已經檢視過了,只這幾處,河道的寬窄比例,山川的高度比例略有差別……可大致地形出來了,這點差別或可忽略不計。”
趙興一擺手:“那麼先討論一下規則吧。”
聽到“規則”這個詞,曹煜與張敦禮彼此對視了一眼。此前,他們兩人隱隱約約聽到部分廣東新學的內容,其中就強調了規則的確立,以及對規則維護。據說,趙興說過:做任何一件事前,先要立下一個大綱,確立一個規則,然後按照規則與計劃逐步推行,這才能夠保證目的的實現。
這幾年,隨著趙興在南方神話般的勝利,東京汴梁地人雖然對廣東新學多有自己的看法,但趙興推崇“智學”的名聲卻不脛而走,大家都隱隱約約聽說,趙興掌握了一門稱之為智慧巔峰之學的“帝王之術與治政之術”——這份傳說隨著章楶捲走趙興的《經世濟民書》,而逐漸變的更加清晰。
文人都有喜好八卦的習慣,章楶越是對那幾部書視若珍寶,並對趙興著作這套書卷的訊息嚴密封鎖,大家越耐不住好奇心。大多數宋人並沒有保密意識地,故此章楶所說地“嚴密封鎖”,只是不在公開場合談論而已,但他對自己的幕僚卻從不隱瞞,幾個親近地幕僚有幸翻過那本書,據說都對那套書佩服有加,認為書中所說的開啟了自己的思路。
宋人還有抄書的習慣,幾位幕僚翻閱完趙興那本書,立刻回家默寫下來,並視若珍寶傳至子孫,用來教導族中子弟,並特別說明黃州程氏因此書而崛起。他們如此一說,其親朋好友繼續將書的內容轉錄下來……於是,大宋政壇便悄悄流傳著一個隱秘話題——趙離人那廝算無遺策。百戰不殆,是因為那本書的原因,傳說中這廝學會了帝王之術,擅於經營勢力,擅於利用天地之威,擅於利用人心……
以往的這類傳說,將門子弟經常聽聞,張敦禮曾經向族兄張用私下詢問過。但張用與趙興共事的時候,趙興這套書並沒有出現。
廣西轉運使張田得勝回京後,也受到同樣的盤詰,從張田嘴中他們獲悉,確實存在這本書,不過書中的內容都是一些理財手段,這些理財手段很能夠啟發人地智力,然而。張田在廣西的時候,地方的民政並不由他經手,所以他對這本書沒有上心。
張田的回答並不能讓將門子弟安心,在他們看來,張田這廝可能跟章楶一樣。自己獲得了這本書的真跡,但因為書中的知識過於恐怖,所以張田隱秘不說,特地留著教導自己的孩子。
在這種情況下。趙興偶然提到的幾個新鮮地詞,立刻讓曹、張二位豎起了耳朵——接下來,他們目瞪口呆地看著帥範眼花繚亂地向他們展示一整套、完整的處理軍事問題的方法論,也就是傳說中的“紙上談兵”方法……
曹、張二位並不知道,他們當時看到的是“大宋第一(場)參謀會議”,此後,在曹張二人的竭力推行下,參謀制逐漸在禁軍中推行。並由此推廣至全軍。後人因此也把當時參與會議的四人稱之為“參謀四祖”。
“讓我們先約定,騎兵的速度十倍於步兵,對此,大人有沒有異議?”帥範詢問。
“不好吧——騎兵雖然短途衝刺地速度十倍於步兵,但牽扯到補給問題,牽扯到長途奔襲後的馬力問題……我認為把你這個資料打個對摺最好:設定騎兵速度五倍於步兵,這個標準方才合理。”趙興回答。
“如此,那麼步兵每移動一格。騎兵移動五格。這個約定應該沒問題了吧?”帥範揮手命令身邊的一名一賜樂業書記官記下這個規則。
聽到“移動格數”,兩位將門子弟這才發現。他們腳下的那份碩大沙盤上打滿了格子,並用天干地支標出沙盤的經緯線。
“我們約定,火槍兵地命中率為三成,這個資料符合實戰效果,至於火槍的損毀率,這個且不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