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四章 遼國找不見忠臣,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休整……蕭將軍,請帶幾個人過去,將那些傷兵集中在一起,給我騰出營房。”

蔣之奇好奇寶寶似的多嘴插話:“我記得趙大人隨軍攜帶著很多郎中、醫藥,不如讓我們地郎中給那些傷兵醫治一下,好顯示我大宋的仁義……”

趙興冷哼了一聲,打斷蔣之奇的話:“我軍中的郎中攜帶的藥品自己用都不夠,很遺憾,我沒法照顧遼國傷兵。”

趙興說這話的時候,惡狠狠的盯著蔣之奇,蔣之奇被盯得心裡發毛,他尷尬的咳嗽一聲,把臉扭向一邊,心裡不滿地抱怨:“還不是你是說自己仁義之師,我才順嘴的那麼一說嘛。

這幾日,我在你的營地裡都看到了,傷兵們受了傷,不就是用幾塊布包一包嘛,幾塊布值什麼錢?便是加上一包藥粉,又能花你多少?假惺惺,還說自己仁義呢。”

蔣之奇不知道,在戰場上,受過傷的老兵是最讓人頭痛的,他們經歷過生死,對受傷已經失去了恐懼感,能坦然面對下一次搏殺。

趙興的火槍隊現在給敵人的傷害籠罩著一層神秘感,但那些傷兵一旦康復,等他們回到軍中後,對火槍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有他們存在,等宋軍下一次面對遼兵,需付出多幾倍地努力才能讓敵軍崩潰。

所以,說趙興假仁假義也罷,他是不打算讓那群傷兵活著回去。

蕭禿餒在幾名士兵地押送下,乖乖的轉身向武清軍營走去。何好古繼續引領趙興等進入縣衙,衙門裡早有一名軍官在——宋國軍官。他穿著一身行軍參謀軍服,臉不紅心不跳地當著武清知縣何好古的面,如數家珍的彙報:“大人,武清縣府庫還有五萬三千貫零三百一十文,糧草也很充足,足足可以讓我們吃五個月,此外。我們已經清點了武清縣的店鋪,各軍已經接管武清縣裡坊,正組織各坊‘自衛巡邏’。”

何好古臉色變了一下,趙興轉向對方,詫異的說:“竟然有五萬貫,武清縣有多少丁口?這麼一個小縣,居然存這麼多錢糧?”

何好古眼角跳了跳,回答:“大人覺得多。其實一點也不多——如今快過正旦了,這筆錢是信安、崇義、廣順三軍的節賞,還有一年地俸祿。分攤到每個士兵頭上,也就幾百文。

至於糧草,大人覺得多,是因為你只有幾千軍隊,可大人,我信安、崇義、廣順三軍雖然抽調了大部分兵力去了北方。但三軍家眷依然在武清,那批錢糧發到他們手裡,每家能吃過正月,已算不錯的了。”

趙興馬上又問:“武清縣有多少在冊人口?”

何好古拱手回答:“大人,武清縣黃冊、在籍的人口有三萬餘戶。合計二十多萬人,可連續數年災荒,丁口逃亡嚴重,我估計現在能有七千戶。三萬餘人,已經不錯了。”

蔣之奇好不容易又找見機會插嘴,他笑著說:“我從黃河北岸往這裡走,一路上看不見農田,只見一片白雪,怎麼,這地方荒涼無資?”

武清縣笑了一下,苦澀的回答:“蔣大人。黃河北岸的土地是最肥沃的,這片土地屬於東京留守、‘大惕隱’何魯掃古,他老人家把這片土地當作牧場,誰敢進入捋一把草,契丹人能讓他家破人亡。”

蔣之奇納悶的追問:“武清縣原來不是有二十萬人嗎,既然最肥沃的土地都做了牧場,他們又靠什麼生活?”

趙興咳嗽了一聲:“蔣大人,莫問了。其實。遼國地情況蘇轍蘇三丈出使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描述遼國的詩,那時。遼國的土地因為過度放牧,已經出現了大塊大塊的沙漠。而黃河左右是最肥沃的地方,也唯有這裡還沒有出現沙漠,大惕隱佔據這片土地做牧場,漢奴如何生活,不是他關心的事情。”

“惕隱”是遼代官名,掌管大惕隱司。它的職務是管理迭剌部貴族地政教,調節貴族集團的內部事務,以便確保他們對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