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四章 遼國找不見忠臣,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百四十四章 遼國找不見忠臣
趙興仰天長嘆一聲:“96年了!”
趙興雖然沒細說,但蔣之奇知道趙興的意思,在場的遼國官員也知道。
澶淵之盟將好96年。
澶淵之盟對宋遼雙方來說,很難說是好處還是傷害。
宋真宗簽訂這個盟約後,自己都感到屈辱。為了避免國人指責,他開始了造神運動,動不動說某個神誇獎他,花費大量錢財封禪,結果,國家稅收都到了道士神棍手裡,國庫的錢搬到了廟宇裡。為此,宋神宗不得不開始“變法”,以充實國庫。結果,他們父子三代的瞎折騰是大宋亡了國。
在趙興所在的世界裡,教科書說是冗兵冗員使大宋國庫空虛,但哪種說法是延續了滿清的胡扯。冗兵冗員沒有使大宋國庫空虛,是造神運動花光了國庫的錢。宋朝官員再怎麼多,也沒到現代那種每16個公民養活一個公務員的程度,而後者可是“比美國好五倍”的。
與此同時,澶淵之盟後,遼國也開始走向衰敗,遼人一年到頭不事生產,就能享受大宋的供奉,他們也開始蛻化,開始追求享樂,追求奢侈。到了道宗皇帝這一代,其荒唐一點不比宋哲宗宋神宗差。他喜好打獵,因為宋遼多年持續的和平,持續享受宋國供奉的遼人覺得天下無大事,於是,一年到頭追逐獵物就成了遼國從皇帝到貴族最主要的事業。結果使女真人崛起!
從這個方面來說,澶淵之盟可謂雙刃劍,一份盟約,是兩個國家走向滅亡。
然而,從創造力來說。宋國實力其實一直處在上升階段,而遼國卻在不可避免的下滑。如果宋國君臣不折騰,歷史會改變嗎?
說起來,趙興現在攻入遼國,實在是選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奴隸制國家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肯負責的官員少。因為官員們不過是一群奴隸監工頭,生命與財產全憑大奴隸主的個人喜好而存在。一旦他們觸怒了大奴隸主,對方一句話,他們什麼也沒有了。
這年頭沒有手機、傳呼機、電報電話。皇帝陛下追逐獵物四處亂跑,獵物沒有確定地方向,皇帝陛下也沒有方向感。草原遼闊,國家發生重大事件,大臣們想要尋找皇帝陛下的蹤跡,一是碰運氣,二是聽牧民口口傳送的小道訊息。
因皇帝陛下這種打獵的愛好,故此遼國南部實際上處於一種自治狀態。全憑自己管理自己。宋軍幸運的選擇了南院大王去世的巧合。此時,新的南院大王還沒有任命下來,需要等南京道派出的人在茫茫草原上尋找到皇帝陛下地蹤跡,把南院大王去世的訊息告訴陛下,皇帝任命了新的南京道負責人。而後。才能對宋國的攻擊做出反應。
目前這種空虛的狀態下,其實正是大宋最好的攻伐好機會。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蔣之奇不懂軍事,此時他心中反而忐忑不安。既慨嘆遼國的虛弱,也納悶為什麼大宋會與這樣地國度相持不下,而且屢屢吃虧。
他不知道,這是因為宋軍缺乏保密意識,動員效率又差,每次集結大軍總是大張旗鼓,弄得滿世界都知道,反而不如趙興這支軍隊輕兵而出。具備突襲效果。當然,這支軍隊如果到了朝廷手裡,朝廷也會把慣例把出擊渲染的盡人皆知,造出很大聲勢。
如此一來,遼國人就有了足夠的時間集結自己的軍隊,發動相應反擊……
趙興苦笑了一下,他沒有心情諷遼國皇帝的“浪漫情懷”,反而按征服者慣例。要求封存縣衙內地人口戶籍。盤點府庫。一邊吩咐遼國官員引路,他一邊耐心詢問:“據我所知。信安軍兵力不下二十萬,崇義軍、廣順軍精銳也能找出三五萬來,怎麼我在河邊只遇到了不足一萬的軍馬?”
何好古身子扭來扭去,不肯說。蕭禿餒被逼不過,哼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