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臨城下,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臨城下
趙興沒顧上回答,先一揮馬鞭,命令全軍繼續前進,而後才扭頭回答蔣之奇:“蔣大人,我們帶出來的大炮都是行軍炮,營寨裡留下的是重炮。遼國人想吃我們的重炮,讓他去。我離開營寨的時候,帥梅州已經過河,過來接應我,有帥梅州在,遼兵討不了好。”
……
簽訂城下之盟的感覺是什麼,以前都是宋人遭遇這種事,如今蔣之奇總算知道了勝利者的感覺了。宋軍沿著封凍的潞水推進到武清,遼國南京道析津府終於派來人,這次來的遼國官員態度不那麼傲慢,他遠遠的打著一道杏黃旗衝趙興的軍隊揮舞。
在宋代之前的古中國,打杏黃旗幟是求和的意思,而不是白旗——比如《水滸傳》裡宋江在梁山泊高舉一杆杏黃旗,上書“替天行道”——其隱喻是“要與朝廷和談”、要招安。
宋以後,皇帝成了“穿黃衣服的“帝””,黃色為尊貴,杏黃旗不準打了,這才打白旗。
遼國這名使節舉著杏黃旗,渾身上下透露著濃厚的商人味道,他見了趙興,點頭哈腰:“這位是趙大人嗎?久仰久仰。我曾從西夏聽說過大人的威名,不想大人今日貴足踏賤地……只可惜,大人是帶著軍隊來的,而不是商隊。大人難道不知道,你腳下這片土地乃是遼國所屬?”
趙興咧嘴一笑:“原本啊,談判的事情不歸我管,我朝派出右正言蔣之奇蔣大人,希望與你國談論這次衝突,但我擔心你們遼國不會說話,惹怒了軍中兒郎,如此一來。受委屈的是我,所以我就親自來了。
我想你們遼國也知道,我朝先皇原打算在正旦舉行一個‘普天同慶、萬國來朝’大會,我奉命護送南洋數國郡王入京朝貢,不想卻在河上遭遇了遼兵的劫掠……
此事僅僅牽涉到我,那還則罷了,南洋數位郡王也在,同時被襲。他們事後嚷嚷著,要求遼國必須給個說法,否則,遼國這就是向南洋諸國發起挑戰,是對南洋諸國的極端蔑視——南洋諸國國雖小,卻也不該受人欺辱。他們為了扞衛自己的尊嚴,不惜流血!
南洋諸國尚且如此,我大宋呢?我大宋南洋海軍護送貢使入京。卻遭到了卑虐的、背信棄義地搶劫,我朝貢使路經遼國,竟然遭到遼國正規軍的搶劫,我皇臉面何存?所以,遼國這次若不給出個說法。敝國朝野上下絕不肯干休。”
趙興說這話時,蔣之奇就在他身邊。
原先蔣之奇還有點怨恨趙興擅自行動,挑起了兩國大戰,聽趙興這麼一說。他肚中也多了幾分怨氣,插嘴說:“沒錯,我朝先皇原擬於正旦舉行普天同慶,在這個天下萬眾舉目的時候,各國朝貢的貢使竟然遇到了襲擊——我朝要不討個說法,臉面何存?
南洋諸國,以及高麗、倭國、勃泥等等國家都在看著,看我們怎麼維護諸藩國的體面。這事又怎能善罷甘休——要知道,你們襲擊的是交趾兩位郡王,外加蒲甘國的一位藩王。遼國不給個答覆,我大宋不甘心,交趾、蒲甘不會甘心。”
那遼國使節笑嘻嘻的看了蔣之奇一眼,問:“我奉副樞密使王師儒大人所託前來會談,這位大人就是蔣之奇大人嗎?我們前面派出幾個使節,都被你們轟殺了。如果宋人真想談判。王師儒大人會在武清城中與蔣大人會談。否則地話——我大遼正在調集百萬兵將,誓與你們不死不休!”
趙興插嘴:“你沒有回答我的話:為什麼我們會遭受襲擊。為什麼簽訂澶淵之盟的遼國,會在公眾通行的河道上攔路搶劫我大宋?我們不是有盟約麼?遼國正規軍想搶劫,到自家院子裡搶啊,為什麼他們習慣到宋國境內搶?
至於你說到‘百萬兵將’,讓我回答你:雖然這次我只帶來了三千人,但我大宋有一萬萬人,有三百萬士兵,你那百萬兵將——在我的大炮面前,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